是什么在阻碍我们修建太空城?——并不是科技
[-]
2012年时,美国国会委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制定一份人类未来太空探索的蓝图。去年七月,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了这一份厚厚的报告,里面提到要进行人类的太空探索,有几件事是必要马上开始做的。
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是设计师,Spacehack 创始人 Ariel Waldman,他一直致力于将太空殖民方面技术介绍给普罗大众。2008 年,他通过 NASA 的一项开源计划得到了 NASA 的一份工作,有幸与 NASA 科学家展开合作。
报告发布后,Waldman 表示报告内容质量很高,其中很多点都与国会意见不谋而合。在过去的一年中,她见证了这份报告所得到的有益的反馈,但同时也看到一些令人灰心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得人类太空探索迟迟没有踏出关键的一步。
当然也不是说现行科技已经不构成阻碍——比如人要住在太空中,我们需要找到防辐射的保护,这就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但就美国而言,技术并非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存在于政治,认知和经济层面。
开展全球合作
[-]
2011年北京街头的神舟六号宣传照 AP Photo/Alexander F. Yuan
数据上来讲,中国的太空计划落后了美国好几十年,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过去10年里,中国已经送了10个人上太空。2013年12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射了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目前,中国国家宇航局不仅在完善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还有意在2022年建成自己的载人航天空间站(天宫)。作者认为,只要中国在这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在太空殖民方面超过美国是毫无疑问的事。
“多亏了”美国2011年通过的国会航天法,现在 NASA 被禁止直接与中国的太空项目进行合作,而后者是现在载人航空发展最迅猛的国家。这是作者认为的第一大问题:“现在只有两群人在步入太空(指俄罗斯与中国),而美国不是两者之一,并且我们甚至没有和他们之中任何一方有着合作”。
美国很多政客都拿中国人权问题当理由,建议 NASA 在包括木卫二的诸多太空探索计划中“不要与中国人合作”,然而在与俄罗斯合作时,却对俄罗斯的人权问题闭口不谈。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呢?总统直接下令可以,但这不太可能发生。更为现实的是一些变通方案,允许美国与中国在这方面有“非直接”的合作。目前与 NASA 有合作关系的欧洲宇航局和俄罗斯联邦宇航局之下正在进行的火星探测计划,分别都与中国有合作,这让美国与中国的间接合作有了可能。当下的局面里,竞争并不是未来,毕竟这已经不是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的太空竞赛,而是世界上几大主要宇航局通力合作(除了美国)。
快别说什么“拯救人类”了
[-]
Elon Musk 预测能在2026年前实现火星登陆的 SpaceX
在发展蓝图中,人类登陆火星建立殖民地作为绝对优先项目被标识出来。发布之后不少人都感到很兴奋,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被严重夸大了:我们必须在地球环境恶化之前找到一个住的地方。
有很多人这么理解火星殖民计划,可能是科幻片看得太多。但即使 Elon Musk 也没少说过殖民火星是为了“让人类得以生存繁衍”这样具有煽动性的话。多亏了美国这一群像 Elon Musk 这样的人,殖民火星的第一必要性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为了人类生存”。虽然并非毫无道理,但 Waldman 认为这样宣传是“毫无根据”的。目前并没有人知道移民火星到底可不可行,更不用说要转移大量人口到火星上了,所以这一个被严重夸大的原因不应该成为商人们投资几十亿美元的最大考虑,也不应该是牺牲人类生命的最大考虑。
博客圈中有不少关于殖民火星必要性的争论,这是一件好事,但没有一个在论证中提到了这是出于“未来载人航天的可持续性”。实际上上文提到的报告中给出了众多建立火星殖民地的理由,当然不同人群眼里最重要的原因也会不同,但简单地把移民火星当作是什么太空时代的诺亚方舟绝对不是最佳理由。
别老想着插旗
[-]
1972年12月13日 阿波罗17号宇航员 Eugene Cernan 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行走月球的人 Photo by NASA
在各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原动力中,插上本国国旗绝对是其中一个,这种行为最初是美国人发明的:我在这里插上旗,月球可就是我的了。在当今,应该抛弃当年的一些帝国主义情怀,载人航天发展中也不应该承载过多的爱国主义,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变得更加实际实用才对。
Waldman 认为太空探索是人类目前开展的最大型的任务,它需要更大范围的民主化:“如果我们真心希望看到人类能尽快在火星上行走,我们需要发动更多的人,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些人将会拥有不同的背景,来自不同的国家。”
令人庆幸的是,因为科技的迅速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现在也有机会参与到太空探索计划中来。中国近十年的成果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2008年,印度发射了月船1号绕月人造卫星;2013年又发射了曼加里安火星轨道探测器。这些进展并不是各大强国为了追求霸权才发生的。目前全球超过70个国家拥有太空项目——到时候依靠科学让人类第一个冲出太阳系的可能是这里面的任何一个潜力股。
就像之前说到的,“为了人类生存繁衍”而去开展火星殖民计划不正确一样,探索太空也不应该是为了“让我们国家发现更多的新星球”——科学需要大家抛下肩上的地缘政治包袱。我们要共同进步就需要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和工作者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考虑到地缘政治,甚至是“谁拥有火星采矿权”这种潜在的问题就拒绝合作。
当然,财力也是个问题
[-]
报告中 NASA 不同年份的预算,根据通胀率年年增加
对于 NASA 做出的年度预算,最大的批评之声就是数额并没有根据通货膨胀率做出相应调整,而这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在报告中的一系列图标里可以看到,如果 NASA 每年对预算做出哪怕一丁点相应的调整,通往火星之路都会变得实际得多。
过去一年中,奥巴马政府强推“重新激励太空计划”,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进展,比如猎户座飞船的测试飞行和新一代太空发射系统的研制,另外还有无数个相关研究,例如人类离开长时间生活的影响等。但在下一个十年中,预算能不能跟上还要看国会的态度。如果预算不能根据统率相应上涨的话,人类要想抵达火星就还为时尚早。
像 Space X 和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这样的公司呢?Waldman 说私人商业投资公司确实可以为自己的商业太空计划注资,但他们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以及远见。这些企业应该做好准备在未来几十年内投入百亿,千亿级的资金并且短期内得不到回报。现实点讲,即使 Elon Musk 和 Richard Branson 这样的土豪有一天也是可能破产的。
记住,太空旅行的黄金时代还没来呢!
[-]
1969年7月 NASA 地面控制室内庆祝阿波罗11号登录成功 Photo by NASA
Waldman 提到的最后一天值得令人深思。很多美国人愿意相信上世纪60年代是载人航天计划的全盛期——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往往会感叹今天的太空计划早已没有了过去那股激情,也不是那么刺激了。
但这是文化给我们制造的假象。60年代时,联邦政府对 NASA 的预算可是抠门到家,政府内很多人对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抱着极其悲观的态度。报告中调查了一些人对现代太空计划和阿波罗载人航天时期太空计划的意见:在几十年前的美国,当民众被问到太空竞赛时期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上花掉的钱值不值得时,大部分人都回答不值得。现在看来,阿波罗计划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
这可算是好消息,因为我们在不久的将来所采取的措施和发展的技术将会改变普通民众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看法。不论人类能不能在我们有生之年登上火星,太空旅行的黄金时代还没到,而它终究会来临。
[keep_beating via Gizm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