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3.30 , 15:21

十种致命的动物疾病

不仅人类需要应对危险的传染病,野生动物也需要面对这些疾病,从埃博拉到癌症,甚至瘟疫。有时候某个疾病的爆发会在短时间内杀死上千的动物,而对于那些濒危动物而言,疾病的爆发更严重,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现了很多新型动物疾病,一些之前发现的疾病也发生种间传染,传播到了新的地方。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部分是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发展,使得病原体被传播到新的区域。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A. Marm Kilpatrick 说道,有些疾病也开始在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交叉传递。

虽然目前为止,野生动物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任然是以人类扩展带来的栖息地缩减。但是,疾病爆发仍然使对野生动物种群带来严重的缩减,甚至灭绝。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 Richard Kock说道。
下面我们将介绍曾经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死亡的疾病。

1. 埃博拉
[-]

我们有很充分的理由把埃博拉作为人类疾病,在去年埃博拉爆发之后,约有1万多人死于该病。但是埃博拉也几乎消灭了我们的近亲——大猩猩。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埃博拉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的黑猩猩种群肆虐,并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不断在刚果共和国数次爆发疫情,造成该区域的大猩猩种群规模锐减。2002年至2003年,仅Lossi Sanctuary区域就有约5000只濒危的西部大猩猩死于埃博拉。2003-2004年几乎清空了Odzala-Kokoua国家公园的几百只猩猩。

受到埃博拉病毒的影响,由于发烧和出血导致的死亡,使这两个物种数量减少了95%。加上偷猎和森林砍伐,对大猩猩种群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通过研发相关的疫苗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到2014年,研究人员对一组圈养的大猩猩测试了疫苗,获取了显著的成效。

2. 壶菌病
[-]

一种致命的真菌壶菌(chytrid)是很多蛙类和蝾螈的杀手。在过去的30年里,该病菌已经造成200多种两栖动物种群的灾难性下降,甚至灭绝。在21世纪初期,巴拿马的El Copé曾经爆发过一次壶菌病,导致了当地30种两栖动物几乎消失,其中有5种壶菌之前从未出现过。这种被称为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的真菌,分布在除南极以外的其他大洲。通过感染破坏青蛙的外层皮肤。由于青蛙和蝾螈通过皮肤吸收养份和水,一旦感染他们会窒息而死。

壶菌并非总像现在这样致命,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在一些地方(伊利诺斯和韩国)它和两栖动物处于无害共存状态。

另外,并非所有种类的青蛙在感染壶菌之后都会导致死亡,像美国牛蛙和非洲爪蛙似乎对该病有极强的抵抗力。这些物种被认为导致了疾病的传播,当然是在两栖类贸易的作用下造成的。Kilpatrick 指出。

3. 西尼罗脑炎
[-]

1999年,纽约爆发了一种新型的传染病,被送往医院的人们确诊为脑炎:大脑发炎。大概在相同时期,城市中的乌鸦以及布朗克斯动物园Bronx Zoo的鸟类也发生了死亡。导致这种情况的病因是来自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该病之前只在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被发现过。该病被发现通过蚊子传播以来,已经造成了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数百万只鸟类。该病毒目前已经在48中蚊子和250种鸟类身上发现,偶尔会波及人类和马。

在一些地方,西尼罗病毒杀死了45%左右的美国乌鸦,同时也使得其他鸟类,如知更鸟、东部蓝鸟、植绒的山雀和山雀的大幅锐减。但西尼罗病毒并没又造成这些物种的灭绝。

但是,其他濒危鸟类却面临更大风险。因此,研究人员为加州秃鹰和加州圣克鲁斯岛上罕见的磨砂松鸦研制了鸟类疫苗,目前正在进行测试。

4. 白鼻症
[-]

2006年一名业余山洞探险者在纽约奥尔巴尼附近的山洞拍摄了一组蝙蝠的照片。这些蝙蝠鼻子附近有白色真菌,这是首个能够证明该病入侵北美蝙蝠的证据。最后该病被命名为白鼻综合征white-nose syndrome,并在美国和加拿大迅速蔓延开。

约有600万蝙蝠死于该病,其中一些品种的蝙蝠--如东北部的北部长耳蝠--数量减少了99%。白鼻综合征已经明显的改变了北美地区的蝙蝠种群结构。
这种真菌为假裸囊菌属,锈腐柱隔孢(Pseudogymnoascus destructans),受感染的蝙蝠行为变得十分怪异,在本该冬眠的季节,甚至白天,患病蝙蝠也会飞出洞穴。这样蝙蝠会很快耗尽他们的脂肪并饿死。

这种真菌可能来自欧洲,但是欧洲蝙蝠并没有受到该病的影响。因此要限制人们进入一些洞穴,并保护蝙蝠的栖息地,来帮助蝙蝠。

5. 炭疽
[-]

炭疽因被用于生化武器而闻名。但是炭疽是一种威胁野生动物的古老病。它主要影响食草动物,同时会感染一些哺乳动物,包括肉食动物、人猿和人类。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物种身上,炭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在纳米比亚的艾托沙国家公园,炭疽被认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生态学家Wendy Turner说,自20世纪80年代在此地发现该病之后,从未进行任何措施(也没有发生任何疫情)。

在某些时候,炭疽一旦爆发将会导致致命后果。2004年津巴布韦的 Malilangwe野生动物保护区,炭疽使一些食草动物种群减小了90%以上。2010年,乌干达爆发的炭疽造成了80多头河马的死亡。

炭疽的芽孢杆菌,炭疽杆菌一般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感染牧畜后,会进一步感染人类。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定期给牧畜接种疫苗。

6. 袋獾面部肿瘤
[-]

一种奇怪的流行性传染性癌症横扫了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袋獾,这种癌症会在袋獾互相撕□□时(争夺食物和争夺配偶)交叉传染。

袋獾面部肿瘤病往往是致命的,首先病变的是面部细胞,会使袋獾形成一张“魔鬼般的面孔”,然后癌细胞逐渐扩散到整个身体,在几个月内形成全身性的癌变肿块,最终致死。

该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被称为许旺细胞(Schwann cell)的单细胞动物。而袋獾的日常包含很多的互相撕□□动作,这就使得袋獾的病变细胞会通过撕□□互相传递。所有被发现的,面部扭曲的袋獾有相似的遗传学性状,这表明,他们的免疫系统在对抗癌细胞的时候已经被损坏。该病发现于1996年,此后该病导致一些区域内90%以上的袋獾死亡。

为了保护该物种,科学家建立了一个隔离的保护基地,里面住着500只健康袋獾,并且他们代表了98%袋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7. 犬瘟
[-]

驯养的狗所携带的病毒几乎席卷了世界范围内的肉食野生动物。这种病毒与人类的麻疹病毒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攻击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和神经以及消化系统,导致感染者死亡。

1985年,犬瘟使得怀俄明州的黑足雪貂( black-footed ferrets)大量锐减。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该病杀死了很多非洲野狗,并导致约1000头非洲赛伦盖蒂约的狮子死亡。2000年底,该病在两个月内杀死了坦桑尼亚保护区的4952只非洲野狗的死亡。

由于驯养狗类数量的不断增长,狗瘟逐渐蔓延到一些新环境,并传染给了数量更为广泛的其他肉食动物种群中。在俄罗斯东部罕见的东北虎也有死于该病的案例。

通过对家狗接种相关的病毒疫苗能够有效的阻止该病的蔓延。但可能对其他受感染的物种无效。所以要针对濒危的野生肉食动物开发相关疫苗。

8. 衣原体病毒
[-]

澳大利亚的考拉患有一种性传染病(简称性病):一种衣原体chlamydia病毒,也会影响人类。这种性病可能导致考拉不孕不育,也会导致泌尿系统和呼吸道感染、甚至致盲致死。

加上澳大利亚的干旱,从90年代中期开始,澳大利亚的考拉种群虫6w降低到2012年的1w左右,疾病最严重的区域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州。

为了及时的对该病进行诊疗,医生已经不再使用棉签等(获取感染细胞?),而是采用先进的超声波仪器扫描考拉。科学家也在对考拉基因测序,以了解该病的致病原理。

考拉锐减的情况下,一种类似HIV的考拉逆转录病(koala retrovirus)也补了一刀。后者会一直抑制考拉免疫系统,使考拉感染衣原体病毒后更容易致病。

在两种疾病的夹攻之下,加上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天敌的威胁,考拉正面临灭绝的困境。不过好在目前已经研制出有效疫苗,并通过了测试。

9. 疥螨
[-]

疥癣会导致严重的瘙痒,一般会不可抗拒的抓挠长疥癣的地方,这样会导致皮肤划伤和感染。疥癣由寄生螨引起。

该病已经影响超过100多种不同的物种,从澳大利亚袋熊,到红狐,欧洲猞猁和北美狼。同时螨虫的近亲也感染了人类,导致疥疮。

疥螨会在动物皮肤上面打动进行寄生,这些皮肤会发生病变并感染。通过抓子挠长有疥癣的部位又会导致交叉感染,是疥癣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挠伤的皮肤会导致脱水和低烧,在无法进行捕猎时,动物就会饿死。

对于种群数量庞大而又比较稳定的物种而言,这种病不会导致严重的威胁。主要指一些独居和分布较为零散的动物在感染疥癣之后会受到较大威胁。有科学家认为,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上的红狐灭绝与该病有关。

对于人工喂养的动物,可以通过在食物中添加伊佛霉素ivermectin类似的药物来增强动物免疫。

10. 瘟疫
[-]

于在人类世界横行的瘟疫相似,臭名昭著的黑死病在14世纪同样横扫动物界。而动物界的黑死病被命名为“sylvatic plague腺鼠疫”,这意味着他是一种野生动物疾病。致病原都是同种微生物——鼠疫杆菌。

鼠疫最早出现于1900年来从欧洲和亚洲出发,航行到北美的船舶,这些船的船舱中满是老鼠和跳蚤,在拥挤的船舱内不同动物相互接触,并在船舶登陆后,传递给当地的生物。在一些地区,瘟疫几乎消灭了整个土拨鼠种群。致死率高达90%以上。而土拨鼠的大量死亡又导致了黑足鼬种群的大规模暴跌。这种北美地区的稀有动物主要以土拨鼠为食。这种连锁反应,使得鼠疫对雪貂也是致命的。

濒临灭绝的雪貂目前只能通过人工喂养,再放生的方式,逐渐恢复种群规模。同时,人们通过在土拨鼠洞穴附近喷洒还有药物的诱饵,来提高土拨鼠的免疫能力。

本文译自 BBC,由 邻家乖蜀黍 编辑发布。

赞一个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