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3.24 , 13:56

自拍上瘾真的是种病吗?

[-]

2013年时,《牛津词典》收录了“自拍”(“selfie”)这个词。当时大家显然低估自拍对后来的人们的影响力。自拍,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为自己拍照,但它真的是一种新行为吗?实际上自从19世纪起,人们就开始用照相机为自己拍“自画像”了,并且这种小爱好开销并不大,很多人都能够承担。发展到今天的自拍和19世纪的自拍有什么区别呢:大概就是现在的人们知道了斜向下45度拍摄显脸小以及加上 Lo-Fi 滤镜会好看一点之类的吧。

有人认为自拍是自恋的行为。自恋在一定程度内也是无害而正常的,但自拍竿的问世就让自拍行为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什么这玩意儿会走红?人们是否已经集体对社交媒体上瘾了?自拍的意义是不是有些扭曲了?

自恋的进化

现在,光是自拍下面就分了很多类型。首先我们有醉酒的自拍,健身房自拍,“素颜自拍”(“#刚刚起床#”)和与宠物的自拍(delfies——selfies with your dog);其次还有 Jenn Selter 式,看似不经意地展示背部以及腰臀曲线的;第三种是秀恩爱式自拍,专门用来虐狗的。

[-]
素颜自拍

[-]
Jenn Selter 式自拍

[-]
虐狗类自拍

但现在自拍却是愈演愈烈。虽然我本人不是什么自拍伦理专家吧,不过在参观集中营时拍自拍真的好吗?罪犯行凶到一半停下来自拍真的没关系吗?上面我说到的事都真实发生过——人类发明了互联网,但互联网文化有时候会让人类做出极其,极其愚蠢的事。自拍竿我就认为是种很奇葩的存在(如果你也讨厌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自拍的人,我还有一些坏消息,自拍无人机就快被造出来了)。

无图真的就无真相吗?

最近的几条新闻让大众开始认识到,有的人自拍行为已经病态到了反社会的程度了。

案例1:

[-]

一名34岁的斯里兰卡男青年在自己叔叔的葬礼上,站在遗体旁边拍了一张自拍,说“叔叔去世了,很伤心[哭]”,然后把自拍上传到了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另他的家人与朋友大吃一惊。虽然很多网友批评他说不敬,没教养,但他坚称这就是自己表达悲痛的方式——这种例子在中国也不少。事实上,悲痛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也需要私人的处理方式。但有的人太缺乏存在感,对他人的肯定和注意太饥渴,以至于拍出这样三观扭曲的自拍来博得网友的一些同情。

案例2:

[-]

上周,一名俄罗斯消防员在移动刚刚失火的大楼面前拍了一张自拍,并将它发到了社交媒体 VKontakte 上——有17人因为这场大火在大楼里丧生。这张照片引发了很多批评,消防员的上司也知道了这件事,目前这名消防员正面临着重大处分。虚荣的力量真的很强大,这种事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自问一句:为什么在人命关天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竟然是自拍?

自拍竿

最近,很多博物馆,纪念馆和体育文化场馆都在抗议人们过多地使用这种“自拍神器”,它可能对文物,艺术品造成潜在危害,并且会挡住人们的视线。目前,法国的凡尔赛宫,美国的史密森尼博物馆,英国的国家美术馆和罗马斗兽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古怕.赫威特博物馆,弗里克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都已经禁止参观者使用自拍竿。今年三月,两名美国游客将名字刻在了古罗马斗兽场的墙上,然后用自拍竿拍了一张自拍,随后被警察逮捕。

参观博物馆如果没有自拍就无法证明你去过;出去与朋友喝酒如果没有一张自拍合影就没有人知道你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我们在家里联系凹造型,找自己最好看的角度。再大的事也重要不过自拍下面的一堆点赞。这都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日益增长的自拍需求告诉我们,生活已经不是生活,瞬间也不是生命里美好的体验,它们都是照片。我们在众人的点赞中找到虚高的自信,得到巨大的满足——感谢科技,感谢互联网带给了我们这一切。

医学里对“addiction”的定义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我们是真的病了吗?

[keep_beating via Bostinno]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