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3.23 , 00:01

泰迪脸萌物重现人间

[-]
这是伊利鼠兔去年夏天在中国天山山脉被发现的照片

你可以把这称为史上最长的躲猫猫游戏。

20年以来,伊利鼠兔,一种小小的,长着一张泰迪熊脸的高山生哺乳动物完全从驻守在中国北部天山山脉的科学家的眼中消失了。自从1983年这种毛茸茸的小动物意外被发现之后,人们仅仅见过她们几次,所谓“几次”,是说人们只目击过29只个体,而这种小精灵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更是无从得知。然后,就这样毫无预兆的,2014年夏天,我们又见到她了。

物种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李卫东研究员原先是为了搜寻鼠兔在天山地区组织了一队志愿者,当他们检查了设置好的相机陷阱后,小队就获得了这个发现。

“他们注意到有个藏石头后面的小东西,那是一只鼠兔,小队里的人为这个发现都高兴坏了。”和中国团队一起工作的自然学家Tatsuya Shin告诉记者。

1983年中国政府派遣李卫东去新疆的山区调查自然资源和传染病情况,当李卫东在Jilimalale山(译者尽力了…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山)的河谷里他看见一个小小的灰色脑袋从石头的缝隙中探出来。李卫东小心翼翼的靠近了石头,看清了小东西的全貌。这个小动物大约20公分长,大大的耳朵,灰色的毛皮上散落着些许棕色的斑点。李卫东完全没见过这类物种,当地的人也不认识这是什么。李就抓了一只做成标本送到了中科院,中科院的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之后,认定这只鼠兔属于一个全新的物种。

虽然李卫东在1983年12月对该地区的第二次科考中并没有再见到更多鼠兔,在1985年第三次科考却收获颇丰,这次科考中新获得的标本让研究人员确信了鼠兔是一种全新的物种。

像其他北美发现的鼠兔一样,伊利鼠兔生活在高海拔地带——主要栖息在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目击到的生存环境主要在草地和一些高山植物周围。这些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被积雪覆盖,植物特别稀少,其栖息环境及食物基地条件很差,特别是冬季生存环境更为恶劣。

像其他高地生物一样,鼠兔对于环境改变十分敏感,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调查估计她们的种群数量只有2000只左右,而且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消息,考虑到生存条件极度恶劣、自身近亲繁殖、天敌和人为干扰等等因素,这一数量还在减少。

畜牧造成的生态压力以及栖息地减少和空气污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鼠兔种群数量的降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鼠兔归于“容易灭绝”的名录下。中国也把鼠兔划为了濒危物种。但是现在还是缺乏统一的,有协调的工作来保护伊利鼠兔,李卫东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发现改变这种现状,利用这次重新发现的机会,建立相关的保护区,让这样可爱的物种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
再说,怎么会有人能拒绝这么一张俏脸呢

本文译自 nationalgeographic,由 萝卜头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