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2.17 , 14:28

《经济学人》:奥斯卡奖项是如何评定的

[-]

这是一场好莱坞全体成员梦寐以求的颁奖盛典。每年的11月,来自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下属17个机构的6000多位成员会对奥斯卡奖项送审影片进行评选。通常的做法是评委们在每一个奖项中,从最佳导演到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挑选出5部自己认为最好的影片。在今年的选票统计结束后,各大奖项就会在2月22日的盛大典礼中逐一揭晓。不过话说回来,奥斯卡奖项到底是怎样评定的呢?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都是电影业现役或退休的专业人士,他们有的是备受敬重的资深从业者,有的是往届奥斯卡提名获奖人。每位学院成员,只能提名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候选影片。比如说,一名编剧人员,不可以提名最佳音响效果的候选影片。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统计学院成员的投票情况。事务所采用的计票方法类似于英国选举使用的“排序复选制”[1]。计票时,首先依照选票上的第一选择来计算候选影片的得票。如果某一部影片能够在此轮达到规定票数,便可以获得一个提名。得票最少的影片将被淘汰,然后将其得票依第二选择重新分配给其他候选影片。如此类推,直到最后有5部候选影片达到规定的票数(最佳影片奖除外,这个奖项需要10部候选影片)。如果某部影片获得绝大部分评委的提名,那就没有必要再为该影片投票,学院会启动类似于渗透效应的机制,使用分数衡量方案进行得票次高影片的筛选。当每个奖项的候选影片都达到规定的得票数量后,学院成员会进行第二轮评选。这一轮会简单一点,成员只需要在每个奖项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候选影片。在本轮成员可以评选自己专业以外的奖项,不过学院还是建议成员避免评价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一些人质疑这套评选制度的公正性。评委们是否在排序之前将所有影片观看一遍才作出评价,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与学院的人员构成缺乏多样性。2012年的一项报告指出,94%的学院成员属于白人,而超过77%的成员是男性。不过,据著名制片人兼学院成员格莱斯·乌文[2]表示,上述情况正在改善。然而实际上有待提高的方面还很多。比如今年参选的关于马丁·路德·金的传记电影《塞尔玛》,在上周的评选中只获得两项提名。对此有人不满,也有人对于学院成员的评选偏好不屑一顾(因为历年奥斯卡获奖人大多是白人)。

竞选奥斯卡大奖,既是赚钱的机遇也是烧钱的活动。据乌文先生表示,参选奥斯卡奖项就像政坛选举造势。为了争取评委的好感,一部电影要花费上千万美元进行拉票活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没有太大胜算)。不过上述活动确实物有所值。电影获奖,尤其是奥斯卡大奖,不仅大大提高票房收入,对于影片演员的名气(以及自信心)也会产生质的飞越。今年的奥斯卡奖项角逐已经进入最后决战阶段,学院成员们也开始进行第二轮投票了。再过几个星期,奥斯卡各大奖项都会名花有主。到那时候竞选活动进入尾声,而颁奖典礼的大幕将会徐徐拉开。

【注释】
1. 排序复选制(Instant-runoff voting,IRV)、“顺位同票制”或“优序投票制”,也称为“选择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是一种排序投票制度。
[-]

在候选人超过两名的情况下,选民在选票上按喜好排列其支持的候选者。计票时,首先依照选票上的第一选择来计算候选人的得票,得票最少的候选人将被淘汰,然后将其得票依第二选择重新分配给其他候选人,按票数再排序后,再将最少票的候选者排除,并将其选票分配给余下的候选人,如此类推,直至有候选人取得过半数选票为止。

排序复选制优点是相对于两轮投票制而言,一次即可确保从多位候选人择一选出,不必另行投票。缺点则是被计票淘汰者或许为多数愿意妥协人选,况且选民主要就是心目中的候选人当选,而容易发生其他次序随便选择的情形。(摘自维基百科)
2. 格莱斯·乌文(Gareth Unwin),制片人、副导演,作品包括《国王的演说》(2010)、终极面试(2009)、古迹猎人(1999)。

3. 塞尔玛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县下属的一座城市,建市于1893年3月15日,面积大约为5.14平方英里 (13.3平方公里)。电影《塞尔玛》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号召塞尔玛全市黑人对公共法进行抵制,以迫使法院取消地方公共运输工具上座位隔离的真实故事。

本文译自 The Economist,由 Alex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