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1.05 , 00:01

在药物匮乏的二战时期,人们用患者尿液来回收青霉素

[-]
青霉素发明者Alexander Fleming

当青霉素在1940年首次用于医学时,存货很紧张。当Alexander Fleming在1928年首次发现青霉素,他的惊世大发现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直到1938年,另外一组研究团队开始对它进行分离实验。只是当时正值二战,用在实验室的青霉素供不应求。

从百喜草菌根里提取青霉素非常不容易,虽然努力增加规模提高产量,还是需要2000霉菌营养液提取出的青霉素足够治一个人的单例脓毒病。

青霉素生产速度跟不上需求,为了补救,研究人员想出了一个分离青霉素的新方法:从患者尿液里提取。

并不是所有给病人用上的青霉素都被分解,其实大多数都是在身体里过了一遍,分子结构并没改变。

从病人尿液中排泄出来的抗生素浓度达到40%~99%,功能、活性都还保持得很好,因为肾脏运作速度快,大概四小时就能排出。由于青霉素具有独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可以从被青霉素治疗过的病人尿液结晶里重新提取出来,再用于治疗另一个处于严重病菌感染状态的病人。

这个方法一经采用,青霉素的生产量最终可能比医生需要的还多。但其实这种办法在当今社会也是可用的,许多药物含有的部分活性成分在我们身体里过了一遍以后是不会改变效用的。我们没有把它们分离回收,而是排进厕所送往另一个世界。

正如哈佛健康通讯(Harvard Health Letter)在2011年提到的一样,一些水利专家已经越来越关注从药房流往河流的药物。上述问题只是药物浪费,但是这些流入河流的药物似乎会对下游的动物健康、行为产生影响。医生不再面临抗生素短缺的窘境,但药物回收问题真的是个值得仔细考虑的问题。

本文译自 Smithsonian,由 小笨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