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1.27 , 08:46

非法交易的珍稀物种,现有又多了魔鬼鱼

[-]

珍稀物种蝠鲼(也称魔鬼鱼)的非法交易于近几年悄然兴起,购买者通常冲着蝠鲼用来过滤浮游生物使用的胸鳍而来。尽管蝠鲼所谓的“药补”价值并没有得到中国主流中医药机构确认,每年仍约有三千万美金流入中国市场。

11月7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一桩非法交易被当场抓获。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数量最多的交易之一,重量超103公斤。这一事件被半岛电视台记录下来,并在本月召开于北京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展示。

[-]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大部分蝠鲼交易品是由靠海洋维持生计的渔民提供,但是暗礁和海洋里的蝠鲼也能为当地旅游业带来机遇,足够带动该地经济发展。每只蝠鲼在活着的时间里大概能为当地经济带去一百万美元,但是这些长寿鱼却沦落到被宰杀之后以500美元(约3000RMB)一只的低价贱卖。

印度尼西亚对抗蝠鲼非法交易

大部分蝠鲼非法交易都源于印度尼西亚,在那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鲨鱼和蝠鲼渔场。光斯里兰卡和印度就占了每年蝠鲼死亡记录的90%。据一个保护蝠鲼的组织最新数据,全球每年有3400只蝠鲼被猎杀。

2013年三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六次会议召开,缔约国通过投票将蝠鲼和五种鲨鱼列在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二上。由此规范这些濒危物种制成的产品或肢体的交易,并于今年9月生效。那时起,CITES成员国都将被法律约束:只有样品检验合格,并且是对濒危物种生存无害的货物才能输出;将出口记录存档;对所有国际贸易走向进行单独追踪,生成记录和报告。

[-]

在CITES会议之后,印度尼西亚海洋与渔业资源监测总局(MMAF)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力图控制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上所列的鲨鱼和蝠鲼的非法贸易。多亏这一公约,对蝠鲼的捕捉、贸易才被定为不合法行为,相关产品贸易可处以最高两万五千美元罚金。

偷猎变多及其反响

MMAF和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从今年八月起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城市泗水(Surabaya)捕获了涉案50公斤的鳃板,其中包含19.5公斤的蝠鲼以及其他受保护海洋物种产品(包括海龟肉、锯鳐鼻)。在那之后,MMAF又抓获四个贸易,包括11月7日巴厘岛的那个团体。

[-]

这样的强力打击可能会产生一些反响,据公益性组织暗下调研发现,渔民已不能出售蝠鲼的鳃板、皮和油,这一趋势可能让渔民不再打蝠鲼的主意。

最近的逮捕行动及印尼政府在阻止蝠鲼和濒危鲨鱼的非法交易上做的努力,暗示着印度尼西亚渔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这对受保护海洋生物来说无疑是福音。更重要的是,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打击行动改善了全球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为它们的持续繁衍带来可能。

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成员,还得继续保持警惕监控渔业和濒危物种的贸易。自然资源保护者一直坚持活的野生动物比它们的尸体有价值多了,而很显然,这一说法对海洋濒危物种同样适用。

[-]

本文译自 LiveScience,由 小笨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