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9.15 , 17:01

“大数据”这个词,正在改变你我的饮食和生活

[-]

所有东西一旦沾上“大数据”,就显得高端大气了。

如今最流行的短语是“量化生活”,通过数据追踪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最重要的个人活动之一,饮食则是量化生活的重中之重。

食品产业是最复杂的数据用户之一,它包含很多市场推广急需的个人信息——我们吃什么。当你使用一张超市的代金券,或者去网站下载一张食谱,或者发给朋友一张食谱,公司马上会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投入,最后赚你的钱。虽然这一开始感觉很震撼,但真有人觉得像Google这种市值最大的公司仅仅提供的是面向大众的免费电邮服务吗?

如果公司可以驾驭数据的骏马并获利,那么个人用户也应该更加关注于这些信息,不过是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使得个人信息更易被追踪。量化生活就是通过追踪卡路里,血糖,维生素含量等来精准科学地了解你自己,最终了解你的健康水平。

通过网络,我们能够管理和处理每天获得的多到爆的信息。没有时间去超市买东西,那么今晚冰箱里有啥可以做晚饭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app可以记录我用信用卡购买的食物信息,然后给我一份我家冰箱里食物的清单,然后联网查询我下载过的食谱(素食,希腊风味,不含奶制品),最后根据手头资料推荐一份晚餐的食谱。我的晚餐信息随后将被记录在我的用餐记录里。

收集的数据是有用的;然而对于个人来说它们也只是一大堆信息而已。个人需要公司替他们收集整理数据。

再来看看数据学家们。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兴起催生了职业网络人,21世纪头一个时间里,食品公司开始雇佣数据学家来帮助他们监测顾客的行为模式来制作更受欢迎的新产品。整个咨询业都在做“食品界的大数据”。一公司认为“抓住个人做选择时的每个变量”将帮助公司更高效地工作……

多数人想要利用数据来改善生活,却害怕因此带来的隐私泄漏。在一份《白宫大数据和隐私评论》报告中指出,今年初80%的受访者称他们十分关注数据使用的透明度。隐私问题一直伴随着大数据的使用,不管他们如何强调“没人会在意其中的几封电子邮件内容啦”还是“公司更注重趋势研究,而不是具体每个人”,那些控制数据的人(谁知道他是前男友还是恐怖分子)能够通过敲击几个键就重组我们的生活,这种感觉太可怕了!

公司也想知道员工的饮食规律。根据Politico杂志,通过可穿戴科技如Fitbits等来监测行为数据(比如吃什么)等变成了一种趋势。奥巴马医改鼓励公司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受此影响,饮食监测绝对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它可能演化成一种公司的硬性要求而非仅仅是现在的“善意建议”。

相比于这种道德层面的问题,科技层面的花费更多。

随着饮食和健康的关联日渐紧密,关注也日趋上升,因为医用数据有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而食品产业则不同)。整个哲学问题围绕着“个人认证信息能否在研究当中使用”展开。数据道德能够与数据科学并行吗?可能公司需要再花钱雇佣一些数据道德学家吧。

当然,阻止公司使用数据也会阻止他们获利。但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聪明的食品公司会开始想方设法赢得用户的信任。

本文译自 National Geographic,由 Skywalker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