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
一夫一妻制的猫头鹰猴
[-]
相比之下,很多人还不如动物,一些猴子对自己的配偶可谓是钟爱一生至死不渝。
根据一项灵长类动物研究,阿根廷 Azara 的猫头鹰猴往往是一夫一妻制。研究发现,这些猴子对配偶的忠诚跟雄性对后代的抚育情况有关。
英国 Derby 大学教授 Maren Huck 在接受 Live Science 专访时表示,这些猴子都成对生活,所以在一组实验对象中,成年雄性和雌性仅各有一只,它们彼此都很忠诚。研究者还发现了亲代抚育和低欺骗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前已经知道猫头鹰猴属于一夫一妻制,这意味着该物种的雄性和雌性是成对生活的。但在动物中,包括人类,社会性的一夫一妻制并不总是等同于研究者们所谓的遗传性一夫一妻制,即雌性和雄性只会与它们的配偶进行□□繁殖。
研究人员称,真正的遗传性一夫一妻制极为罕见。
研究者确定遗传性一夫一妻制的方法之一是:对一对猴子的DNA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后代进行亲子鉴定。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野外猴子的行为,获得了共128只单身及成对猴子的基因样本。分析对象为17对猴子产下的35个后代样本。
研究的结果是,这些雌性和雄性猴子都非常忠于自己的伴侣,所有后代的基因都与它们的父亲相关。
雄性照顾后代与一夫一妻制并非因果关系,那种现在优先出现无从判断,但这二者可以彼此强化。
一般而言,与找外遇相比,照顾后代给雄性带来的利益更大。在雄性难以找到雌性的物种中,这种情况尤为凸显,因为这关乎动物的生存环境。
新研究为人们洞察成对配偶背后的机制提供了机会,一夫一妻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一起生活。另外,研究者还对其他物种的父母机制进行了研究。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副教授 Eduardo Fernandez-Duque 在一份声明中说,男女成对生活是人类社会中普遍的现象,但父方具有更多的可变性。猫头鹰猴的例子说明,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雌雄之间花费大量时间增进彼此的关系,从而促进父方对后代的关怀,增加了后代的确定性。基因性一夫一妻制便是这种行为的结果。
换句话说,人类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极端父方关怀”的事例在猫头鹰猴中其实很难找到。事实上,人类的行为常常与之相反。
在社会中,有些男性不愿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相反,他们更愿意关心自己姐妹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相比于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这些男人更加认定自己同姐妹以及其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
本文译自 livescience,由 千里之外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