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13 , 11:32

维基职员因有偿编辑而被炒鱿鱼

[-]

维基媒体基金会一名频繁出镜的职员最近因被指控有偿编辑维基百科页面而尝了顿爆炒鲜鱿。

周三晚,基金会发表声明称,维基媒体基金会正式解雇作为社区节目评估协调员的Sarah Stierch。

事件起因是某匿名博客于周日贴文指控Stierch收费编辑维基百科。文中包括一张从某自由职业布告板上截下来的Stierch个人主页的截图,她在个人概况中写到,她是“维基老编、管理者、研究人员和外联协调员。”从项目经验一栏上可以看到,她在上个月为客户创建了一个‘维基百科个人页面’,收取了300刀。另一个执行中的项目显示,编辑维基百科每小时收费44.44刀。

这些收费项目最初是被[维基共享资源]上一名叫做Russavia的用户曝光的,Russavia在专注黑维基媒体基金会和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的道路上走得发光发亮。自从在维基上散布反波兰言论后,他就被维基百科永久性拒之门外。而在维基共享上,Russavia对各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找不到的高清□秽图像有着近乎极端的狂热,这一点致使他被公认为是“重度咸湿佬”。自从和Wales杠上之后,他甚至委托一名画家用‘铅笔’给Wales画肖像。

毫不夸张的说,Russavia的黑历史颇具传奇色彩。不过他的一些主张也随着基金会解聘Stierch一举而得到验证。然而,此举并非是在第一时间下槌定音的,事件发生以来,关于那项指控的讨论硝烟四起,连Wales本人都加入了骂战,严厉谴责收费编辑这样的行为,但仍回避了对Stierch所采取行动的所有细节。

Stierch对《每日点报》的采访表示no comment。她从2006年开始作为一名编辑活跃于维基百科,而在维基媒体基金会就职期间,在拓宽大众参与编辑,特别是常被忽略的女性参与编辑的工作上表现出色。

维基媒体节目高级主管Frank Schulenburg撰文写道:“基金会几周前才获悉Sarah收钱编辑维基百科,她明知道这样的行为无论在维基编辑圈抑或基金会里都是犯众憎的,但她偏偏那么□□。”

对一向自豪于坚守道德严谨的维基社区来说,收费编辑无疑是他们当前面临的最急迫的道德困境之一。为了保持公正,维基百科“坚决不鼓励”那些“主张对一个编辑来说,外部利益(包括个人或业务利益)比维基宗旨更重要”的维基人参与编辑。基金会更是极力反对付费倡议,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恶劣无节操的倡议。”

但道德准则这种东西说总比做来得容易许多。作为全球第六大网站以及蝉联Google常规搜索第一名宝座的维基百科,是互联网蛋糕上的草莓,要是付钱就能了结,谁都想□□上一口;各路创意营销大牛也早已摩拳擦掌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来钻这道准则的空子。

也许这就是过去多位重要维基人物都栽倒在付费编辑丑闻里的原因。2012年,维基媒体(英国)一名信托人曾被曝出实质上以出售他的影响力来换取将英国海外领土直布罗陀的版图放上维基首页,事发之后此人引咎辞职。去年,华盛顿一家公关公司号称拥有一长串维基百科傀儡账户为客户编辑词条。但他们的小动作在一家叫Wiki-PR的公关公司眼里,简直是小屁孩玩泥沙似的。Wiki-PR拥有一支庞大的马甲水军,专门负责为客户创建和维护维基百科词条。11月份,基金会把所有与Wiki-PR相关联的账户都禁掉之后,给该公关公司发了一封勒令停止通知函,警告他们若再不停止编辑百科将会述诸法律。

事实上,付费编辑早已变成一种常态,以致于许多维基老编纷纷开始质疑这个‘拒无赦’禁令。科兹明斯基大学教授Dariusz Jemielniak,同是维基老编一枚,上个月在《每日电报》上奋笔疾书炮轰维基:“只要对参与付费倡议的编辑实行公开透明原则不就结了么,一味回避问题并不能使问题消失。我们都知道,维基的老规矩老办法对付外面那些躁动不安的“投饵”人(发帖挑衅的人)和汪达尔人(文化艺术摧残者)是挺管用的,但对受训过的专业人士恐怕就没那么见效了。”

本文译自 The Daily Dot,由 Poo 编辑发布。

赞一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