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11 , 15:00

婚姻让人变富裕,也让人变蠢

[-]
婚后家庭收入是原先的两倍,但是买回家的东西我再也找不到了。

传统观点认为一个人在读完高中后有一份全职工作再结婚生子的话日子不太可能过的紧巴巴。Matthew Yglesias指出这不过是计算两人的收入之和再和联邦政府的贫困标准线作比较得出的草率结论。

根据联邦贫困指导意见(FPG)某人的年收入低于11490美元即可视为贫困。如果以家庭为单位,一个2人家庭贫困线并不是个人贫困线的2倍,即22980美元,而是FPG规定的15510美元/年。如果是三口之家,那么贫困线是19530美元/——比两口之家的最低人均收入还低。这种贫困线是按照第一个人11490美元/年,每增加一人再加4020美元/年计算得出。

假设有一位单亲妈妈每年工作50周,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工资为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7.25美元。这位单亲妈妈一年可以赚14500美元,母女俩收入低于15510美元的贫困线。现在,假设她遇到了另一位和她处境完全一样的单亲妈妈,俩人一见钟情于是结婚成家。(现在的社会开明多了)两人的收入都是14500美元/年,这个新建家庭的年收入为29000美元/年,如果按照联邦贫困线指导意见,这个家庭已经超出了贫困线,即便两人再领养一个小孩,她们还是超过了贫困线。婚姻并没有增加家庭的实际收入,反而节约了联邦政府对贫困家庭的补助力度。

婚姻生活可以共享宽带和有线电视这种“非竞争性消费”(指一方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占有),经济学家Bryan Caplan认为婚姻生活带来优势还包括如厨房和汽车这种半竞争性消费。

如果家庭的开支全部用于竞争消费品(食物),结婚并不会让贫困好转。5万美元乘以2再除以2还是5万美元。如果家庭的开支全部用于非竞争消费品(宽带费),结婚可以提高生活标准,以前一个家庭的消费品现在两个家庭都可以分享。

实际情况是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太可能发生,一般的家庭花销都用于开支半竞争性消费品。美国人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独栋,一个人要交纳的房租和两个人缴纳的房租没有区别,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用到一动屋子的一半以上。同样的,汽车也一样。即便是食物,两夫妻也会彼此谦让。

婚姻带来的好处也仅此而已,以我短短三年半的快乐婚后生活的经验和从我刚结婚的朋友告诉我的看来,婚姻会让人变蠢。

没结婚之前我清楚记得电池在哪文件在哪,但是结婚后,我的丈夫比我更爱干净,家里的卫生和杂物的摆放都由他包□□。现在,除了我的衣服和厨房用具,其它东西的位置我一概不知。结婚前我安装一字隔板手到擒来,现在我只知道让我丈夫去装。

另一方面,由于我掌管家庭财政,我丈夫对我们家有多少钱或者财务账号一概不知。我丈夫不清楚平时家里所用的日用品有哪些,去超市也不知道买什么牌子。婚后的我们个人能力都下降了。不过两人在一起,我们吃的食物更好了,家里更干净了,理财能力也更强了。家里的一字隔板也不会隔三差五地掉下来了。

养小孩是最大的变化。我从一些同性恋家庭那里得知,一旦他们/她们收养了小孩,双方还是会各自扮演“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没有哪个家庭会协商各自负责孩子50%的照顾义务,为孩子安排每天的活动,决定小孩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耍只需要一个家长就能完成,两个家长同时决定的话既费时又费力,结婚后朋友是以前的两倍,生日是以前的两倍,父母也是从前的两倍。并非所有同性恋家庭都能享受到这些幸福,这只是我认识的同性恋家庭的情况。

结婚的男人往往比单生汉挣得更多,也许这是选择效应——收入稳定又可靠的男人更可能结婚——尤其以现在社会的眼光来看。

除了上面说到的种种好处,结婚还让人更加健康、可以减轻抑郁,婚姻生活也会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Caplan在文章中说单身是种不能承受的奢侈品。

本文译自 Bloomberg,由 王大发财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