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4.25 , 22:53

石油的将来

Eureka 投稿 / 原文 Link
[-]

随着上周国际期货原油的价格达到了116美金一桶,这个对世界最不可缺少的能源必需品又创下一个新的最高价。对于这次石油史上的里程碑来说最不可思议的就是竟然什么特殊情况都没发生,没有石油短缺,没有突然的禁运,当然了,更没有石油公司突然拧上了他们的石油管道。

美元近期的弱势,对恐怖主义的忧虑和商品市场的投机行为对此带来的很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日益增长的需求。生产商们竭尽全力的加紧石油的开采试图来满足国际对石油的饥渴,这种饥渴不仅仅来自由发达国家,更包括像中国和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对许多专家来说,持续的增长加重了他们对未来石油供给系统的顾虑,尽管这个系统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一直在让他们享受相对低价的石油。

"这是一个市场信号,它预示着严重的问题。"一位来自UBS(瑞士联合银行)的石油经济学家Jan Stuart说到,"想让市场达到供给平衡的状况会越来越难。"

当今的各种危机在未来的几十年会加剧恶化。看看这些新的数据:地球的人口在本世纪中叶预计会增长50%达到90亿。汽车的数量会在30年内加倍从而达到20亿辆,因为发展中国家正在急速走向现代化。未来20,喷气客机的数量也会加倍到36,000架,到那时候,天空上十有八九会看到飞机纵横交错。

以上多讲的这些都是需要石油的,所以国际石油消耗量会在2030年之前增长35%,要知道这就意味着每年要多生产出110亿桶石油!

对石油的需求只是对能源挑战的一部分,包括石油,煤,天然气核能,还有像风能,太阳能,水势能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所有能源,根据美国I.E.A(国际教育联盟)的数据,会在未来20年增长20个百分点。

像石油这种在20世纪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能源,这种情况仍然还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持续。石油可以提炼成汽油,煤油和柴油,目前还有没任何一种物质能代替它的位置,而且在未来的30年中这个状况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问题就是没有人敢确定的说这些石油究竟是从哪里出来的。

在一个最近的能源讨论会中,赫国际石油公司斯的CEO约翰赫斯说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紧张的局势,能源大危机就会逐步逼近我们,而贝壳石油公司的CEO,Jeroen van der Veer近期则相对保守的说对能源的外来不怎们看好。

一小部分悲观学者认为当今的石油开采已经达到顶峰了,而且世界上有一半的石油已经被用光了。但大多数学者任然认为还有足够的石油储量,已探明的和未探明的都有,至少也能再持续50年。

许多分析家认为我们当今仍然有一万亿桶的原油,但是有一些实在很遥远的地方如北冰洋,或者在一些限制石油开采的国家。

还有别的选择吗?

乙醇燃料,美国在对石油过度依赖的时候会进口一些乙醇以解燃眉之急,但却不能完全作为石油的代替品。但也有人指责说认为要从粮食提炼乙醇,会导致粮食价格的上涨而且在提炼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同样的,其他的能源也有各自的缺点,像重油,沥青沙和页岩油等等,提炼他们的对环境代价要远比开采石油要高。

对此,一些专家表现得也不是很忧虑,他们认为工业的循环效应会使昂贵的石油降低人们的需求,我们现在就好象深处泡沫中一样,这种现象我们在房地产市场也屡见不鲜。

但是这在像中国印度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可能行不通,因为他们的政府为了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大面积的发放补贴。据估计,中国的原油消耗量会在2030年翻一番,届时中国将会每天消耗1600万桶原油。和美国相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汽车的偏爱。中国汽车的数量从1990到2007增长了6倍。中国现在已经超越了德国和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汽车消费国,估计也就是在2015年左右就会敢超越美国。

那么美国呢?美国似乎对用一种合理的凡是解决这个问题漠不关心,美国第一任能源部部长James Schlesinger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说过,美国只有两种途径来对待能源问题——满足或者危机。

持续上涨的油价和对未来能源的恐惧促使了美国国会30年来提一次通过了提高汽车燃油效率的法案,法案规定汽车在2020年以前燃油效率要达到35-40英里每加仑。这项法案的推动,也引来了众多汽车制造商的反对。但是这个共同的理想可以在一夜内实现:大家都开本田轿车——这个日本汽车品牌已经达到了35英里每加仑的标准了。

赞一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