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的历史
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了电脑中上百G的存储配置,小小的mp3播放器和其他手持设备通常也有几个G的容量,而这一切在几十年前仅仅是存在于科幻小说中想象。比如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1980年,第一块容量过G的硬盘就有冰箱那么大。现在我们每天都会保存大量数据并且习以为常,而我觉得回顾这段历史会是一件有趣的事,也能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这个过程。
选数管
这是1946年研发出的选数管,容量为32到512字节,512字节的那种有10英寸长,3英寸宽,造价昂贵并且存在生产问题,所以从未被投入正常使用。
[-]
上图:1024比特选数管
穿孔卡片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穿孔卡片来进行程序和数据输入,它的广泛应用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中期。需要提到的是,早在1725年,那会儿还没计算机呢,这东西就被纺织工业用来控制织布机了。
[-]
上图:一段Fortran程序的卡片, Z(1)=Y+W(1)
[-]
上左:卡片读取器 上右:卡片书写器
穿孔纸带
像穿孔卡片一样,这种纸带最初也是用于机械织布机。对于计算机来说,它既可以用于数据输入同时也是输出的介质。纸带上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字符。
[-]
上图:8级穿孔纸带(每行8孔)
磁鼓存储器
于1932年发明出来(奥地利),广泛应用于上世纪5,6十年代,在50年代中期,这种磁鼓存储器的容量大概为10K字节。
[-]
上左:UNIVAC计算机的磁鼓存储 上右:IBM 650计算机上的16英寸长磁鼓,有40个磁道,容量10KB,每分钟12,500转
硬盘
第一块硬盘是1956年随IBM 305 RAMAC计算机一起出现的IBM Model 350磁盘。它由50个24英寸圆盘构成,总容量略小于5兆字节。
[-]
上图:第一块硬盘
而第一块容量超过1G的硬盘也出自IBM,IBM 3380,可以存储2.52GB,有冰箱那么大,重550磅(250千克),售价为$81,000到$142,400。
[-]
上左:1979年的250M硬盘 上右:IBM 3380
激光磁盘
我们在这儿提到激光磁盘主要因为它是CD-ROM和其他光学存储解决方案的先驱。1978年底,市面上出现了第一套激光磁盘系统,直径11.81英寸(30厘米),单面最多可以容纳60分钟长的视频或音频,光盘实现依靠的基本技术其实早在1958年就发明出来了。
[-]
上左:激光磁盘和普通DVD盘 上右:激光磁盘
软盘
IBM公司再次对软盘的发明做出了贡献,从70年代中到90年代末一直广泛应用在存储领域。最初是8寸盘,后来变为5.25和3.5英寸。1971年出现的第一个软盘容量79.7KB,而且是只读的,一年以后才有了读写版本。
[-]
上左:8英寸磁盘和磁盘驱动器,旁边是3.5英寸盘 上右:便于抽取的存储介质
磁带
磁带首次用来作为数据存储介质是在1951年,被称为UNISERVO,是UNIVAC I型计算机主要的I/O设备。有效传输速率为每秒7,200字节。这些磁带都是金属的,总共有1200英尺长(365米),所以非常沉。
[-]
上左:UNIVAC I型计算机的磁带驱动 上右:IBM 3410磁带子系统,1971年
说到这,我们不能不提一下小巧的盒式磁带,是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流行于个人电脑中的存储设备,通常传输率在每秒2,000比特。一盒90分钟长的磁带上大概能存放660KB。
[-]
上左:标准盒带 上右:看到这个,生于80年代的人也许能勾出些温柔的回忆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