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大跌眼镜:威尼斯圣马可狮子竟是中国唐代神兽
最新研究揭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狮子雕像竟源自唐代中国,这一发现颠覆了历史认知。
圣马可狮子雕像是中国神兽的消息,令人震惊不已。即使这一消息在6月11日于威尼斯的国际会议上发布,至今一周,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们依旧保持沉默。这座从13世纪以来屹立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柱顶的狮子雕像,竟然是源于中国,极可能是唐代(公元609-907年)的“镇墓兽”——一种为守护墓地而铸造的神兽。
为了给读者澄清,这并不是那些在会议上提出的缺乏扎实依据的猜测,而是一项基于事实的科学研究。来自帕多瓦大学和国际地中海与东方研究协会的地质、化学、考古学和艺术史学者们,与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的同事合作,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系统,对这一发现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计划将研究成果发表在《Antiquit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除非出现难以想象的错误,这一发现将永久改变我们对圣马可狮子的历史认知。
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铅同位素的化学分析,证明了这座雕像的中国起源。1990年,狮子从柱顶被取下并送至大英博物馆修复时,曾取下三份样本进行检测。这些样本的分析结果与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铅矿吻合,而这片区域正是雕像材料的来源。研究还显示,这座狮子雕像在19世纪曾重新铸造了翅膀,使用的很可能也是原始中国材料。
在铅同位素分析的支持下,研究者找到了与唐代雕像的风格和图像学的相似性,尤其是与“镇墓兽”的相似性。这些神兽通常被安放在中国精英阶层的墓地前,结合狮子、龙等动物或人类的特征。研究认为,在1172年(柱子竖立之年)到1295年(狮子雕像已有文献记录)之间,威尼斯可能获取了这座中国镇墓兽雕像,并经过修改,将其转化为福音传道者的象征。
含义与疑问
尽管之前的研究并无明显错误,但新的分析技术和数据为这次发现提供了不可争辩的证据。镇墓兽及大型青铜雕像在中国多被摧毁,因此找到直接对比对象几乎不可能,这也让此次发现对中国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13世纪的威尼斯为何选择了一个中国的形象作为象征?研究人员推测,这座雕像可能是由尼科洛和马费奥·波罗带回的,但也不排除它早已存在于威尼斯。我们知道,1260-1270年间,威尼斯失去君士坦丁堡后,将这座狮子雕像转化为政治与国家的象征,但为何选择中国雕像,至今仍是谜团。
本文译自 finestresullarte,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