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5 , 16:56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汇总

德尔塔:起源于印度的变异毒株(B.1.617)

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变异毒株是德尔塔,这是包含卡帕变异毒株在内的B.1.617家族的一个衍生物,2020年10月份首次在印度被发现,之后传播到了英国、美国和以色列。德尔塔是目前美国最普遍的变异毒株,并且显现出了超强的传播能力——比普通感冒还要快。专家仍在研究德尔塔引发的病情是否比其他变异毒株更严重,不过变异毒株引起的住院和死亡病例几乎都是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随着老年人接种完疫苗,那些年轻人和没有接种的人群感染任意变异毒株的风险都更高了,”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儿科传染病专家、疫苗学家Inci Yildirim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但似乎德尔塔对年轻人的影响比此前的变异毒株更大。”

B.1.617家族包括德尔塔和卡帕变异毒株,已知有两处重要突变——E484Q和L452R,前者可以帮助病毒免疫逃逸。

尤其是德尔塔变异毒株已经传播至超60个国家,英国等地也出现了确诊病例的激增。据报道,在新加坡,德尔塔占据了当地变异毒株感染样本的95%。此外,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尤为普遍的印度,新冠患者出现了较为罕见的新冠症状,比如胃疼、恶心、呕吐、没胃口、听力丧失、关节疼痛。孟买的心血管专家Ganesh Manudhane在6月份对媒体说,他接触到的微血栓的病例增多,严重到形成坏疽,危及生命。

"去年一整年,微血栓的患者也就三四个,现在一周就能见到一个,”Manudhane说。

还有关于现有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效力的担忧。一项研究表明,接种两针辉瑞疫苗对德尔塔的保护效力为88%,而对英国发源的阿尔法变异毒株的保护效力是93%。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强生疫苗对德尔塔毒株没有那么有效。

“截至目前,德尔塔是整场疫情中传染力最强的变异毒株,”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Ashish Jha说,“正是它引发了印度的疫情大爆发,也导致了英国确诊病例激增,尽管英国的疫苗接种率不错。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德尔塔+: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人

另一个近期在病毒学家间引发担忧的是德尔塔+变异毒株。根据《纽约时报》,科学家认为这个版本的变异毒株是德尔塔的子族谱,本质上意味着它和德尔塔最接近,可能是由德尔塔进化来的。德尔塔+有一处刺突蛋白变异与贝塔变异毒株上的一致。

该变异毒株可能也起源于印度,目前已经传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最近在8月4日,韩国疾病管理厅公布称,韩国已经记录有至少2起德尔塔+确诊病例。

一些专家认为德尔塔+的传播能力比德尔塔还要强,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证实。“它最有可能出现免疫逃逸,”病毒学家Shahid Jameel说,“这是因为它带有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全部症状,同时还有贝塔变异毒株的。”

拉姆达:起源于秘鲁的变异毒株(C.37)

6月14日时,WHO将拉姆达变异毒株列为“待观察变种(VOC)”。一些专家觉得拉姆达可能比原始新冠毒株更危险——由于这种变异病毒已经在全球29个国家都有了,因此也引发担忧。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发源地秘鲁尤受新冠的冲击尤其严重,全国人口中每10万人中就有596人死于新冠,死亡率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国家的近两倍。

该变异毒株首次于2020年8月出现,截至2021年春天,秘鲁97%的新冠确诊病例都感染的是拉姆达。新发现表明,辉瑞、莫德纳以及科兴疫苗对拉姆达的效力不如原病毒,但仍足以中和变异毒株。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不认为拉姆达会比目前已有的那些变异毒株更糟糕,”微生物学家Pablo Tsukayama对《纽约时报》说,“只是我们所知甚少,才会让它引发众多猜测。”

阿尔法:起源于英国的变异毒株(B.1.1.7)

英国发现的首个新冠变异毒株—也被成为B.1.1.7—是在2020年12月14日,导致英国加强了封闭措施,紧缩了国内及与其他国家的边境管制。这种变异病科学家毒在英国南部更为常见,让研究人员最为吃惊的是它所携带的大量突变——多达23处。

该变异毒株后来在美国境内大量传播,截至今年1月,确诊病例每10天都快要翻一番了。

科学家认为目前的新冠疫苗对该变异毒株仍有效,而且与原始病毒象鼻,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没有变化,不过B.1.1.7版本的新冠病毒被认为传染性更强。根据BBC,该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普通新冠病毒要高出50%-70%,意味着我们或许不得不要加强封闭和其他方法才能防止它的传播。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Neil Ferguson在一篇新闻稿中说:“病毒的新变异株传播效率比此前的变异毒株要快,这意味着目前的防控措施可能在未来就不那么有效了。”

没人确切清楚是什么使该变异毒株更具感染性。有人猜测变异毒株可能有某种特性使得病毒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一些初步研究也表明,感染这种变异毒株的患者,比感染普通新冠或其他变异毒株的患者,在耳朵、鼻子和喉咙中散布着更多的病毒副本。

截至2021年2月中旬,B.1.1.7变异毒株已经传播至超70个国家,美国国内33个州都查出此种变异毒株。

贝塔:起源于南非的变异毒株(B.1.351)

阿尔法病毒被发现后没几天,南非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变异毒株—B.1.351,贝塔变异毒株也展现出了与阿尔法相似的一些突变。研究发现,贝塔已经逐渐成为南非国内的主要变异毒株,几乎取代了东开普、西开普以及夸祖鲁-纳塔尔省的其他变异毒株。

和阿尔法一样,贝塔变异毒株不一定会让患者的病情更严重,但是传染性似乎更强。事实上,一个近期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贝塔变异毒株会引发奇怪的临床症状。

“面对这种变异毒株的时候,我们并非无可奈何,”Richard Lessells说,“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习惯,减少病毒的可乘之机。”

和阿尔法不同的是,一些科学家担心由于贝塔变异毒株在刺突蛋白上大量的改变,对疫苗的抗性会更高。目前的mRNA疫苗是利用这些刺突蛋白作为工具来教导我们身体来识别病毒,并发起攻击。

过去几个月里,已经有研究测试了疫苗对该变异毒株的效力。据路透社,今年1月份时,与辉瑞合理研发疫苗的德国公司BioNTech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在测试疫苗对这种新变异毒株的效力,如果需要的话,只需要6周就能做出微调。不过,还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对现有疫苗做微调。

截至2021年6月,只有不到1%的南非国民接种了疫苗。总统Cyril Ramaphosa在去年12月份时表示,预计在2021年的前六个月里,将会有10%的南非公民接种疫苗。

截至去年12月底,贝塔变异毒株也在出现在了另外5个国家——英国、芬兰、瑞士、日本和澳洲,后来又传播到了至少68个国家。

伽马:起源于巴西的变异毒株(P.1族谱)

4位从巴西旅游归来的日本人身上发现了伽马变异毒株。去年年末的时候,这种变异毒株在巴西亚马逊地区出现,逐渐发展成为了该地区和周边南美城市的主要变异毒株。截至2021年1月份,欧洲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这种变异毒株,还有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及明尼苏达州。最近的报道称,该变异毒株已经入侵了至少37个国家。和贝塔变异毒株一样,研究表明这种独有的突变没有任何奇怪的副作用。

伽马变异毒株和贝塔变异毒株是近亲,有着相似的突变,其中包括被病毒学家称为E484K的突变,这会影响刺突蛋白,使得某些疫苗难以发挥最大保护效力。美国国家电台报道称,另外一个主要担忧是再感染率。理论上来说,P.1变异毒株上的多处突变能够帮助病毒逃逸免疫反应,这可能是为什么巴西的马瑙斯城在疫情大爆发的一年后又出现了这种变异毒株的再次猖獗。

麻塞诸塞大学的病毒专家Jeremy Luban告诉NPR说:“如果你现在问我,我所了解到的所有里面哪个是最令人担忧的,那就是巴西的玛瑙斯城出现了确诊病例突增。在去年春天的时候,玛瑙斯已经有75%的人感染过新冠了。”

伊塔:另一个起源于英国的变异毒株(B.1.525)

2月15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15位研究人员联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记录了去年12月份另外一个从英国起源的变异毒株。截至今年2月份,该变异毒株已经出现在11个国家,包括加拿大、丹麦、美国、加纳和澳大利亚。和阿尔法及贝塔变异毒株一样,伊塔变异毒株也在刺突蛋白上有E484K突变,会影响到疫苗的最大保护效力。

“我们还不知道这种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有多快,但如果它成功了,那么可以推测任何疫苗或此前感染所得到的免疫力都将会受挫,”雷丁大学细胞微生物学的助理教授Simon Clarke告诉《卫报》。

伊普西隆:起源于加州北部的变异毒株(B.1.427,B.1.429)

1月份,病毒学家开始调查目前成为加州主要变异毒株的伊普西隆。该突变—L452R—并不是全新的。2020年3月份,研究人员首先在丹麦发现了它的身影,很快就传播到了美国在内其他的国家。但是与该变异毒株相关的确诊病例在北加州激增。在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1月初的3周时间中,那里的研究人员鉴定出的伊普西隆感染样本从不足4%飙升至25%。

今年1月份,位于旧金山南部的圣克拉拉发生的数起大规模感染,里面就有这种变异毒株。根据《纽约时报》,近期研究发现,这种变异毒株感染人体细胞的效率比其他变异毒株高了40%,并且有免疫逃逸的可能。该研究是基于还未进行同行评议的研究,很快将会以“预印本”的形式在网上发布。

“该变异毒株在刺突蛋白上有L452R在内的3处突变,病毒利用刺突蛋白来附着和进入细胞,这些蛋白也是目前美国可用的两种疫苗的目标物,”病毒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实验医学教授Charles Chiu在发布会上说,“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变异毒株正在我们的本地社区兴起,我们会优先对其进行研究。UCSF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将会开展的关键的实验室研究,来判断该病毒的传染性是否更强以及是否会影响到疫苗的保护效力。”

不过,关于B.1.427/B.1.429是否和去年12月份传播到加州的英国变异毒株B.1.117一样危险,还是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

本文译自 Popsci,由 Diehard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