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15 , 23:41

Happy birthday,20岁的维基百科!

1月15日,维基百科(“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免费百科全书”)将迎来20岁的生日。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阅读人次最多的数字大百科全书,维基上有用数百种语言撰写的、超5500万个词条。每个词条的详尽注释全都是由志愿者撰写。仅其英语主站的620万篇内容,如果以传统方式出版,就需要约2800卷。网络分析公司Alexa Internet将Wikipedia排在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网站第13位,领先Reddit,Netflix和Instagram。

但是维基百科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它无视硅谷的成功秘诀。该网站没有股东,没有制造亿万富翁,也没有出售广告。如今,有抱负的科技巨头正在烧掉大量投资者的刀了,追求“规模扩张速度”。

但维基不同,该网站的精神根源于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优化主义。它认为,普通公众可以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自我解放、教育和启蒙。

像大多数乌托邦思想一样,百科全书的想法多年来一直被当作一个joke。 “有些人竟然真心相信维基百科的理念,这使我感到困惑。”美国图书馆协会前任主席在2007年写道,“一位鼓励公众使用Wikipedia的教授,相当于知识领域里的营养学家建议大家顿顿吃巨无霸。”

即使是现在,在学术界,维基百科仍然缺乏权威性。人们不会把维基百科放到参考文献列表里。但,维基百科在实践中取得了胜利——它或许不是很好的信源,但确实是有用的导航。

每月有超过200亿的浏览,它已成为所有网民的标准参考书。并且随着社交媒体陷入各种信任危机,维基百科的声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总部位于旧金山的Wikimedia Foundation是为网站提供了基础设施的慈善机构,他们的首席产品官将在线百科全书描述为“真理的守护者”。

听起来或许夸张。但是现在其他科技巨头也把维基当做是仲裁者。YouTube上的阴谋论视频经常带有链向维基百科的警告信息。Facebook会把新闻关键词超链接向维基。

去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与Wikipedia合作。互联网档案馆的创始人Brewster Kahle将维基百科形容为“互联网的宝藏”。

维基百科的价值和影响力很难计算。它的收入来自用户的慈善赠予和捐款。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谢恩·格林斯坦(Shane Greenstein)形容道:就像养育子女和做家务一样,为它做贡献是有价值的劳动,由于它是无偿的,因此在标准经济工具中却是看不见的。

一些研究人员试图估算其价值。2018年的一项研究估计,美国消费者每年愿意为Wikipedia付出约150美元。如果属实,仅在美国,该网站每年的价值就约为420亿美元。许多企业,如亚马逊的Alexa和苹果的Siri依靠它来和回答事实性的问题。Google、Facebook早已做着类似的事。这些大企业获得的免费服务,如果换算成金钱,那也是非常可观的收益。

当然,维基也有自身的问题。

成就维基的力量,同时也是维基的阿基里斯之踵。

2008年,一个用户在词条页开玩笑称南美小浣熊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有时被称为“巴西土豚”。2014年,这一词条已被各大网站采纳,写入新闻报道和生物学书籍。

尽管存在一系列令人尴尬的bug,但它总体上来说还是相当准确的。Nature于2005年曾经将该网站与大英百科全书进行了比较,发现错误数量几乎没有差异。此后进行的其他研究大部分都支持该结论。

为什么Wikipedia上的词条如此出色,很难找出一个确切的解释。有个著名的geek笑话说,Wikipedia在实践中有效,是因为它在理论上是不可行的。

Kahle先生指出,维基百科的非营利组织结构意味着它可以专注于读者和编辑者的利益,而不必考虑广告商的需求。该网站是不同寻常的,因为它是由人而不是算法来运行的。尽管社交媒体平台依靠愚蠢的程序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参与度”(即,出售更多广告),但维基百科的参与者却在努力维护崇高的理想,如准确,公正和善意争论。

换句话说,其成功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其用户所创造的文化。

当然,文化不断变化。因此,依靠维基百科似乎是一种冒险的策略。Wikimedia基金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Katherine Maher表示,如果Wikipedia当年未被创立,则在今天,更不可能有人创建出它。但鉴于此,她更看好它。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对于这一理想主义仍未消散的项目,她说:“我们的愿景是,有一个所有人可以共享所有知识的世界。” 毕竟,这一数字乌托邦已经坚持了20年。

参考 https://www.economist.com/international/2021/01/09/wikipedia-is-20-and-its-reputation-has-never-been-higher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