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星球
魔鬼之面:可以传染的癌症
有一种癌症像狂犬病毒一样,可以通过伤口感染给其它健康个体。
不过别担心,这种癌细胞目前仅针对澳洲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它们的别名是“塔斯马尼亚恶魔”,作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特色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掠食性有袋动物——因为袋狼什么的已经灭绝了。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地的动物学家注意到,袋獾种群之中开始出现一种流行病:面部长出巨大的肿瘤,会伴随溃烂化脓……显然,这一疾病是致命的。从1996年开始,袋獾数量锐减了86%。从14万减少到了2万。
袋獾长约2英尺,重26磅,寿命大约是5年。每到求偶季节,袋獾就化为小恶魔,咆哮着撕咬彼此的口鼻和脖子。正是这一习性,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
科学家发现,那是一种可传染的癌症。惊恐的研究人员一度提心吊胆,害怕塔斯马尼亚岛悬崖上的主要食肉动物会灭绝,并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产生涟漪效应。要知道,一只小恶魔在其一生中会吃掉成百上千的灌木负鼠,以及大量的腐肉。
我们早已知道,有些病毒乃至细菌可以引发癌症,如著名的人乳头瘤病毒。但澳洲袋獾不是这种情况,它们身上的癌细胞本身就会传染。
本来,当种群数量少时,大多数传染病往往会停滞,因为动物的空间密度太低而无法传播。但是,魔鬼之面肿瘤是在交配过程中传播的——只要它们还有交配的动力,癌细胞就会继续散播;如果它们放弃了交配,那就直接在这一代迎来灭绝。
但是,生命果然是非常顽强的。根据12月10日《科学》上的报告,癌症“魔鬼之面”正从流行病转化为地方病。
免疫学家Bruce Lyons和同事尝试为袋獾开发针对性的疫苗。他解释说,癌症具有传染性的原因是,出于未知原因,癌细胞表面上几乎没有特征分子(统称为MHC),结果其它袋獾的免疫系统无法将外来癌细胞识别为异物。因此,疫苗开发人员面临着与移植外科医师完全相悖的任务:他们想为小恶魔的免疫系统制造出排异反应。
新疫苗来自癌细胞,用一种叫做γ干扰素的蛋白质处理,使它们以更高的水平表达MHC分子。然后对癌细胞灭活,使其无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科学》上的研究报告使用所谓的遗传系统动力学方法,追踪袋獾中流行病的发展程度。得出结论:癌症的传播速度已经放缓,平均而言,每只带毒袋獾至多只能感染一只健康袋獾。这一方法几乎可用于所有的传染病。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5/12/151217-tasmanian-devils-surviving-facial-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