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能用口红效应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吗
口红效应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即当面对金融危机时,消费者的购买力被挤压,但是精神生活的需求不可能被完全抑制。所以,人们会转向更经济的娱乐方式。具体的例子就是,女性消费者不再为昂贵的包包和鞋花钱,但会买贵一点的口红。
潜在的解释是即使有经济危机的存在,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意愿并不会减少。当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值下降时,消费者会购买对其可用资金影响较小的商品。而在化妆品买卖市场外,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啤酒或更小,更廉价的商品。
在更广的范围里,电影、小说、游戏、体育赛事等等,虽说不像食物、医疗、住房和出行那样是刚需,但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元素。所以人们对它们的消费或许会降级,但不至于完全抹消——除非人们对未来形势的预期极其悲观,把所有资源都用来求生。
放到当前背景下,借助口红效应,我们是否可以预测一下行业走势?举个例子,电影业似乎很不乐观,即使院线复工,延续口红效应的原理,原来的电影消费者或许更愿意充值视频网站会员。毕竟看一场电影的花销,可以开通视频网站(*奇艺或哔**哩)一季的会员。然后,逆向思考的话,资本层面肯定也有专家知道所谓的口红效应,所以,他们可能会建议把原本投资电影的资金投向电视剧和网剧……这反过来又加剧了院线的萧条。
类似地,健身房短时间内是开不起来了,但是家用的简易健身器材是不是销售量会提高?即便不考虑阅文的合同风波,未来选择看*趣阁盗版的用户是不是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也是更加重要的,虽说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但口红效应真的存在吗?美国911事件之后,就一直有口红销量倍增的传闻;但似乎一直未有学术意义上的数据,仅仅是来自源于个体经验的观感证据。2008年5月1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引用雅诗兰黛总裁伦纳德·劳德的话说,他注意到他的公司在恐怖袭击事件后口红的销售量增加了,但并没有声称销量翻倍。
然而,《经济学人》在2009年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测试了口红效应。期刊编辑部说,“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一说法。历史上关于口红销量的可靠数据难以找到, 而这一效应的大多数支持者只能够举出个别的,来源不可靠的例子作为大范围现象的证据。从事市场研究的美国柯莱恩有限公司收集到的数据说明,口红销量在经济困难时期有时增加,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换句话说,这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012年,有4位学者借助进化心理学来解释更本源也更狭窄意义上的口红效应:当环境不够安定时,在传统男权社会下,相对弱势的女性会本能地选择强化个人魅力。依据他们的研究,女性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或可当做经济衰退的第三方指标。
*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很遗憾,最后也没有答案,书上网上都木有。就当给没听过这个概念的朋友简易科普一下,给知道的朋友提供一个联系当前实际经济状况的社会观察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