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
majer @ 2019.09.06 , 17:00
实验发现:酒精并不会扭曲我们的本性
许多人都有过宿醉的经历。第二天醒来后,强忍着头疼去回忆昨晚的一切——那问题来了,记忆的缺失是否也代表着自我意识的缺失,那段经历,真的能算作是发生在“我”身上吗?
中国有句老话:酒后吐真言。在西方,喝酒是得到“荷兰人的勇气”的方式。
大多数也能够理解,在相亲或社交活动中,酒精饮料是重要的道具——它可以安抚我们的紧张情绪,并赋予胆量。
当然,稍有常识的人也都知道,酒精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
科学家认为,喝醉了的人会失去同理心,无法正确解读环境信息。从本质上讲,一旦开始喋喋不休和磕磕绊绊,我们就同时把理解力或共情能力关到了门外。
如果有人在酒精的影响下做了错事,我们倾向于为他们开脱,而不是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也将同样的借口用在自己身上。
但在研究中,事实证明,虽然饮酒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同理心,使我们对其他人的情绪和反应做出不恰当的回应,但这并不一定会改变我们的道德标准,也不一定会改变我们用来区分对错的原则。
在最近的一次实验中,科学家令参与者饮用伏特加,直到他们无法解读视频中人物的表情——人们喝得越多,共情能力就越受损。
但这是否会对他们的道德感产生影响?
随后,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分别在清醒和醉酒状态下,面对著名的道德困境——电车难题:是否牺牲掉一个无辜者,来拯救铁轨上的几个人。
依据不同的伦理学观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此处的重点不在于参与者具体如何选择,而是清醒时和醉酒之后的选择是否具有一致性。
事实证明,虽然我们可能会认为酒精改变了我们的本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酒精并没有麻痹我们的道德原则,参与者在清醒或醉酒的时候,所做出的抉择都是一致的。
因此,虽然酒精使我们丧失了理解力,但不会把道德的人变成恶棍。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majer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