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4.19 , 11:00

假新闻如何说服我们和几点建议

虽然“假新闻”已经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了,但它对全世界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只有一小部分的假新闻造成了实际影响,但极端情况下这些新闻会对民主进程产生影响,甚至影响选举。

想要避开这些假新闻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有风声之前,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新闻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想要摆平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了解其运行机制。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了解记忆的运行规律,以及记忆是如何混淆的。

记忆是如何混淆的
假新闻常常利用人们记不清来源的特点,总有那么一件事情,我们能说得出个大概,却记不清是从哪看来的。

这也是广告如此有效的原因之一。一件商品会让我们有种愉快的似曾相识感,因为我们有关于这个产品的记忆,却想不起来记忆的源头是某则广告。

曾有研究专门调查了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发表的假新闻的标题。

研究人员发现,就算是看过一次的标题(例如《特朗普派出私人飞机救出200名被困海军》,该新闻被证明不属实)也足以增加其内容的可信度。即使文章注明来源不可信,或读者怀疑其可信度的情况下,这样的效应都能持续至少一周。

重复可以让虚假信息变得更可信,造成集体记忆与事实不符,这一现象被称为曼德拉效应。

偏见可以助长假新闻
记忆就像一位图书管理员,我们的感觉和世界观是一本本书,而偏见是我们对图书进行编码和检索的方式。记忆更像是一个负责讲故事的人,而不是讲故事完整储存下来的建筑。记忆由我们的信仰塑造,对于记忆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准确的记录,而是口径一致、不自相矛盾。

举个例子,我们常倾向于寻找与认知相符的信息,避开那些会带来疑问的信息。例如喜欢看电视新闻的人通常是有分明党派倾向的,他们更愿意重复听自己爱听的声音。

抵制假新闻的一些建议
想要彻底杜绝假新闻大概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记忆方式。但是我们可以从坚持科学思维开始。包括保持好奇,并保持怀疑态度,同时注意个人偏见。

面对假新闻,我们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这是什么种类的内容?是新闻、评论,还是吐槽;许多人依赖社交媒体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分清内容的类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将记忆归档。
新闻由谁发表? 关注信息的来源对于编码归档记忆十分关键。如果这是一个热点事件,将会引发大范围的讨论,内容鱼龙混杂,尽量分清发布来源。
谁会从中受益?仔细想想,说服读者以后谁会是受益方?

有些人更容易受假新闻左右,原因是他们在论据单薄的情况下也能被说服。在我们无法记住记忆背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关注信息来源、质疑自己的认知,来选择什么时候应该保持开放态度,什么时候应该对假新闻说不。

[via theconversation]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