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 No.5885802
刚发现自己是回避型依恋。
童年经历很不愉快,小学多次被同学霸凌的时候,家长从不给我撑腰,从小到大也没有很好的朋友,一直都是一个人行动。所以从小没有形成社交、亲密关系的正确闭环,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认知和体验。没有体验过“提出需求→需求被看见→需求被及时回应和满足→向对方表达谢意→接受到被对方接纳的谢意→提出新需求”良性循环的完整情绪发展流程。因为自己情绪从小不被重视,内心荒芜,惊恐焦虑,最后都是一个人面对和拼命压制,独自消化。很多行为都内化成了不受控制的潜意识反应。
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想提出需求,害怕别人因为我而做出改变,也不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以后发展问题,觉得对方现在的状态无法给到我理想中想要的生活,就想分手。不会吵架,也不想吵架,出现问题不会和对方说,就自己消化,消化不了了就权衡利弊,觉得无法接受现在的恋爱就提分手。
还有的表现是: 对未来绝对悲观主义,最常说的是及时行乐和自由至上 、对待人情关系悲观消极、自卑、低自尊玻璃心、面对冲突束手无策继而恐慌和逃避、不泄露自己情绪、述情障碍、幽默感欠缺、回应能力匮乏、不能理解他人情绪、容易预先焦虑、拘谨、以新欢迅速代替旧爱来逃避亲密问题,只能体验到浅层次的被善待,但是无法自理出更深入的感性体验。
童年经历很不愉快,小学多次被同学霸凌的时候,家长从不给我撑腰,从小到大也没有很好的朋友,一直都是一个人行动。所以从小没有形成社交、亲密关系的正确闭环,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认知和体验。没有体验过“提出需求→需求被看见→需求被及时回应和满足→向对方表达谢意→接受到被对方接纳的谢意→提出新需求”良性循环的完整情绪发展流程。因为自己情绪从小不被重视,内心荒芜,惊恐焦虑,最后都是一个人面对和拼命压制,独自消化。很多行为都内化成了不受控制的潜意识反应。
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想提出需求,害怕别人因为我而做出改变,也不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以后发展问题,觉得对方现在的状态无法给到我理想中想要的生活,就想分手。不会吵架,也不想吵架,出现问题不会和对方说,就自己消化,消化不了了就权衡利弊,觉得无法接受现在的恋爱就提分手。
还有的表现是: 对未来绝对悲观主义,最常说的是及时行乐和自由至上 、对待人情关系悲观消极、自卑、低自尊玻璃心、面对冲突束手无策继而恐慌和逃避、不泄露自己情绪、述情障碍、幽默感欠缺、回应能力匮乏、不能理解他人情绪、容易预先焦虑、拘谨、以新欢迅速代替旧爱来逃避亲密问题,只能体验到浅层次的被善待,但是无法自理出更深入的感性体验。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