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警示
在与病变相关的多个人体器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
研究发现,微塑料可能与多种病变及健康问题相关,揭示环境污染对人类的深层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存在进行元数据调查。他们发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在受损组织中的浓度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密切联系。
塑料的使用从20世纪50年代的150万吨激增到2021年的近3.9亿吨。消费品使用的增加,导致微观塑料污染扩散至土壤和水体,最终积累在环境、食物链和人体组织中。
目前尚无一致的方法来精确定位和量化人体组织中的微塑料。可靠的数据对评估微塑料对人类疾病的潜在风险以及制定缓解措施至关重要。
该研究收录了61篇关于微塑料在人体组织中检测的论文,以及840篇关于微塑料毒理机制的文章。研究利用光谱、显微镜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识别了不同组织中的聚合物类型。同时,通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探讨了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研究发现微塑料存在于皮肤、动脉、静脉、血栓、骨髓、睾丸、精液、子宫及胎盘等组织。在消化系统中,从唾液到粪便,甚至肝脏和胆结石中也能检测到微塑料。而在呼吸系统中,包括肺组织在内的多个部位都发现了微塑料纤维。
研究还发现,微塑料颗粒的数量与某些疾病呈正相关,例如炎症性肠病、血栓、宫颈癌及子宫肌瘤。毒理测试显示,微塑料可能引发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问题,甚至穿越血脑屏障后,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
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是,有病变的组织中微塑料浓度往往高于无病变的组织。例如,炎症性肠道、纤维化肺组织及癌性肿瘤中微塑料含量较高。这提示微塑料的累积可能与局部病理变化相关。然而,病变与微塑料的关系更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是微塑料导致了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进而形成病变,还是病变区域更容易积累微塑料,目前尚无定论。虽然研究未提供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从环境或人体中清除微塑料。虽然科学家正在探索环境修复方案,但面对嵌入人体组织中不同尺寸和化学性质的微塑料,开发处理方法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甚至可能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