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21 , 07:03
0

九龙城寨:消失的异托邦

九龙城寨,见证香港历史的非凡飞地,既是文化象征又是经济暗影,其拆除映射了身份认同的消逝。

九龙城寨:消失的异托邦

九龙城寨的传奇
九龙城寨,曾是一个看似脱离现代香港格局的非正式聚居地。这个无人敢涉足的法外之地,因三合会和非法交易而闻名,人们谈起它多以避之为佳。相机被砸、性命堪忧的传闻使这里成为城市秩序的对立面。

这一地区常被视为异类,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中国政府发言人称其为“历史遗留问题”,暗示它在历史的舞台上早已过时。然而,生活在城寨中的居民却对这一评价嗤之以鼻,认为它是他们满意的家园,这种矛盾耐人寻味。

历史的诞生
九龙城寨的形成源于十九世纪的政治风云。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导致香港割让给英国,城寨成为中国的飞地。1899年,英国占领城寨,使其主权变得模糊不清,成为政治无人区。这种模糊为大批逃离中国动荡的难民提供了庇护。

城寨夹在两国之间,既是中国不平等条约的象征,也是殖民地的法律盲区。英国和中国都不愿放弃控制权,导致长期争议。殖民政府试图驱逐居民,但每次行动都遭到强烈抵抗,包括1940年代的驱逐尝试、1950年代的重建提案以及1970年代的炮台保护计划。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使香港将在1997年回归中国,城寨失去了政治庇护。三年内,居民被补偿迁出,城寨被夷为平地,仅保留了原来的副将衙门。

空间的意义
仅从线性历史叙事看九龙城寨,会忽视其与香港社会的复杂联系。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的“异托邦”理论,可用于理解城寨的独特空间意义。异托邦既反映又颠覆其周边社会。

九龙城寨是典型的“危机异托邦”,为流离失所的难民提供避难之所。政治环境的模糊让城寨成为合法职业难以开展者的栖身地。医生、牙医在此非法行医,制衣厂、鱼丸厂等小型企业蓬勃发展,与香港其他地区保持着经济联系。

城寨也被视为“幻象空间”,满足香港无法公开承认的需求。毒品交易、非法赌博、狗肉餐馆等在此滋生,形成与正式经济体系的“暗影经济”,成为香港理想化形象的反面。

文化的消逝
中英两国政府利用九龙城寨进行政治操作,却对其文化价值鲜有重视。尽管城寨见证了香港的殖民史、移民潮及地下经济发展,它的拆除几乎没有引起抗议。这与香港缺乏集体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殖民统治下,政治表达被压制,经济成了个人追求自由的唯一领域。回归前夕,香港人开始关注文化自我认同,但更关心的是保护经济自由,而非追溯历史遗产。

九龙城寨的命运揭示了一个社会如何在政治压迫和经济需求中权衡,成为香港这座城市非凡历史的一部分。

本文译自 MAS Context,由 BALI 编辑发布。

赞一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