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气候
泰姬陵一直在变色,急需美颜
过去三百五十多年间,泰姬陵经历了一次次野蛮劫掠和荒废,幸运地没有变成遗迹。不过,这座象牙色宫殿面临的威胁,在和平时代反而在加重:空气和水体污染。
泰姬陵的表色其实一直在渐变,如果无人打理,她就会整体向黄加深,细部褐黑或发绿。这意味着只要人工维护能赶超自然染色,游客不乱逛就什么都察觉不到。但最近似乎来不及了。印度的高等法院已经提议陵园所属的北方邦关闭景点,着力修缮;两个月前,又再次要求当地管理部门尽快处理变色问题,要是兜不住就老实向外求助。
1938年,注意到泰姬陵色泽变差的印度政府成立了委员会专门打理。但让陵园建筑快速黄化的元凶是工业发展,不用多介绍是个越战越生猛的敌人。而根据世卫统计,仅论污染力阿格拉是全球第八。这城市(陵所在市)垃圾焚烧处理的方式相当放肆,由此产生的烟尘在大理石上附着,呈现褐、黑和黄。更别提近旁还有个两百年历史的火葬场,再加上炼油厂飘来的废气。泰姬陵不但在变色,外层还正受各种化学老泥侵蚀,普通美化工作已然捉襟见肘。
历届当地政府也不是没办事。燃煤工厂被禁被迁,民间也不再允许烧牛屎。1996年法院下令在陵园周围设置一个无污染区,半径50公里,这范围里不再设厂;园区五百米内,有排气的机动车一律禁行。
但麻烦的是,你很难禁河流经过。亚穆纳河曾经被当地古国王誉为“神酒”,到今时今日水质已经不太好描述,总之十分印度;另外本地河道繁殖着一种名字很长的飞虫Goeldichironomus。每到傍晚,虫群被泰姬陵反射的暖阳之光吸引,在墙体外聚成浓云。糟糕的是它们那些黑绿色的液态便便,估计跟河里藻类有关。长久以来伴随季风的暴雨都能洗净虫子们的排泄,直到近年风雨搓澡的力度也跟不上了。
除了皮肤,宫殿的身体也在出毛病:2015年正厅门口,有副大吊灯松脱摔了下来;多年侵蚀和洗刷,不少角落凑近看已经成了麻子墙;天青石雕刻内饰破损;新填回去的大理石白得突兀。
当地部门的应对很可能是再成立一个委员会。预计立刻能采取的措施是关停更多工厂,鼓励新能源车,清理河道和在上游建坝。印度交通事务部长Nitin Gadkari称这系列工作会以“战争步调”来推进,全力保住这颗南亚文明冠顶的宝珠。
原文:《Why the Taj Mahal is changing colour》,Jul 19th 2018,by A.A.K.
本文译自 economist,由 梁兵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