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30 , 23:28

为什么人们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富有?

为什么人们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富有?
credit/sein

# 本文由 波波洋 投递译稿:

在地球,每天有几十亿人作出着与经济有关的决定,比如添新衣,吃日料, 租房子等等,这其中大部分决定了你们的储蓄和消费,另一些则决定了你们的债务, 比如刷信用卡,贷款买房,买车等等。那么,当你们做这些决定时, 是否总会权衡利弊, 使用所有可用信息并认真实践长期目标呢?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情况并非如此。比如在米国,尽管许多人都高喊着自己应该为退休多存些钱了, 但却同时坦白自己一般不会打开自己的《储蓄计划.ppt》。

总的来说, 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一直认为, 人们的意图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往往是由于认知偏见——思维中的系统性错误影响到个人的决定和判断。认知偏差解释了你们的经济决策往往被自我控制问题、短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喜好和其他行为不一致影响。

例一:学者们发现, 人们的认知偏见往往会导致对实际债务成本的低估, 从而导致借款行为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例二:经济学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 如果人们将它与更大而不是更小的财务资源进行比较, 那么项目的感知成本就会低于实际成本。

练习: 已知蛋T的价格是79块, 请在心里将它跟你银行账户里的2万块,而不是钱包里的100块相比, 试求你剁手买下它的概率。

对财富感知的偏见

按照这一研究方向, 在米兰的圣心天主教大学的经济学复杂性实验室,我(作者,人类)最近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 "认知偏见, 感知财富和宏观经济不稳定"(感谢由安盛研究基金提供的博士后奖学金)。

通过将行为经济学和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与实验经济学的技术结合起来, 这个项目基本上测试了我们的假说:有些人之所以倾向于花比他们"应该"花的更多的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财富值有错误的认知。

换言之, 我们假设, 取决于杠杆价值(即债务和净资产的比率), 即使在净值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人们也会自认为更富有, 这使得他们的心理更容易接受增加支出和借贷的选项。我们称之为 "杠杆偏差假说"。

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实验, 以测试杠杆偏差的存在。我们的第一个结果 (即将发布) 证实,在财富的净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大约78% 的参与者对拥有的财富具有错误的感知, 而这些感知是受财富的组成方式影响的。

我们假设, 这种对财富的误解可能在解释个人消费和借款决策时起着重要作用, 而这些决定在典型经济学基础上似乎并不合理。事实上, 这种类型的认知偏差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对财富有扭曲认识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经济状况比实际更好, 于是花更多的钱, 借更多的款, 并高估自己将来偿还债务的能力。这种行为不仅对借款人, 对贷方也有影响:借款者无力偿付债务, 将导致信贷市场上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贷款积累。

宏观经济的部分解释

通过将这种推理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宏观经济波动也可能 (至少部分地) 解释为由杠杆偏差导致的超额支出和债务累积触发。在这种机制下,你们很多地球人会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有钱,于是对自己的偿还能力蜜汁自信,从而贷更多的款,最终推高总体消费。比如2007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家庭债务水平飙升, 达到了GDP 的100% 以上,于是几年之间, 美国社会迅速地从债务驱动型转变成了债务负担型。

当然,社会积累的个人债务不能全部归咎于你们人类的行为谬误,这几乎是一定的。另一方面,值得研究的是, 扭曲的财富观念是仅会在个体层面造成巨大代价, 还是对宏观经济也同样如此。

本文译自 theconversation,由 投稿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