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01 , 09:31

如何设计一个永不崩盘的庞氏骗局(下)

如何设计一个永不崩盘的庞氏骗局(上)

上回说到,“代际庞氏骗局”在理想实验中能完美持续运行,在实际情况中,它也会有比“储蓄+投资”更适用的情景。

首先,可能会遇到储蓄+投资的方案无法赚钱的情况。
如果社会的人们普遍希望将现有的资源转移到未来,就会积累大量的资本存量,这可能导致投资回报的降低。想象一下所有人都尽可能地不去消费,然后省下的钱全部用于投资,因为竞争太激烈每个人获得回报就会变得非常低。

ponzi-second-上集回顾:如何设计一个永不崩盘的庞氏骗局(上)
credit: 123RF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人口结构。
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刚好符合庞氏骗局金字塔式用户的需求。新一代人比老一代人数量要多,因此老一代人肯定能获得超过本金的回报。
而且新一代人本身就有很高几率会比他们的父母那代人更富裕。除了简单的资本总量增加以外,新一代人还会受到如科技进步等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的帮助。这个螺旋上升的历史进程可以为“代际庞氏骗局”的参与者带来积极的回报,即使只从每一代人的收入里拿出相同的百分比。由于经济增长,从今天年轻人的收入中收集的10%将比过去父母贫穷一代收集到的10%多。

如果用具体的数字来说,假设一个国家的人口每年增长1%,人均收入增长4%。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在每一代参与人的收入里拿取差不多的份额,“代际庞氏骗局”方案可以无限期地提供约5%的年回报率。如果经济环境里资本过度积累,所有人都去存款,没人消费,储蓄+投资的回报可能会低于“庞氏骗局”的回报,特别是风险因素还可能导致投资的回报更低。在这种经济学上所谓“动态无效率”情况下,“代际旁氏骗局”是永不崩盘的。

现付现取型退休金只是这种代际接盘最明显的例子,政府债券也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
这一观点在1965年,由MIT的Peter Diamond在萨缪尔森观点的基础上所提出,大体内容是如果政府不想从年轻人那里强征社会保障款项,可以选择出售长期债券。当这些债券到期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向更富裕的下一代出售新一轮债券来偿还前面的债券。

第三种情况是投机泡沫,这是非官方主导的把年轻人的钱转移到老年人口袋里的一种方法。
在一个经济泡沫中,人们用超过价值的钱买下某些资产(如商品房),然后期待随后的接盘侠用更高的价格买走。接盘侠多付的钱就相当于庞氏骗局里的一份投资,这个过程产生的“收益”其实是后续接盘侠多付的资金。假设每一代人都比前一代人富裕,那么即使每代投资者只拿出同样比例的收入来投资这个泡沫资产,那么这份资产的价格也会持续上涨。

初生的韭菜不怕割

所有的机制都会有副作用,“代际庞氏骗局”也不例外。
政府债务可能会对生产性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泡沫式的投资也可能会导致类似的情况。(译者注:大意是社会中大量的钱被拿去买“旁氏债券”或泡沫资产,导致无人投资实业)
但对于在动态无效率环境中挣扎的经济环境来说,这种挤出效应未必是一件坏事。这类型的经济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政府可以把“代际旁氏骗局”资金池里的钱进行生产性投资来保持数量众多的机械、设备、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可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资本过量积累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想将自己现有的资源转移至未来养老用。但这样做的回报率非常低,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债券或者购买老年人的泡沫资产把年轻人的钱转移给老年人是更高效的方式,因为未来的年轻人会用更高的回报率来做这些事情,这样便可缓解动态无效率。

在上述的几个特定前提下,“代际庞氏骗局”是高效可行的。但如何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找到并衡量这些条件呢?
其中一个方法是比较利率和GDP增长率(利率反映资本回报率;GDP增长率反映人口增加和人均收入增长)。另一种更为严格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运行良好)是比较投资与利润。如果国家投资大于利润,一个国家投入到资本存量的钱就会大大超过它从中获得的收益。就好象故事中的岛民不仅要把所有新种果树收入的水果全部种到地里去,还要额外多种几颗。投资大于利润证明人们为未来所作的储蓄+投资操作,已经让经济环境中的储蓄工具不堪重负。

经济学家们曾经认为,大部分的经济体还是赚取的利润远远超过投资的。最近的研究表明事情没这么简单。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François Geerolf认为日本正陷入动态无效率当中,而且他认为G7集团(及另外9个国家)都有动态无效率的可能性。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事情就有趣了。这意味着G7集团国家的公共债务正在吸收社会上的资金,否则这些资金将会导致资本积累问题更加严重。只要这些债务资金继续用于医疗保险和养老金,老年人将会受益匪浅。也许G7集团国家的公共债务正试图把人们效率低下的未来投资转移为供养老年人。

包括安徽大学钱良新(音)在内的几位学者也指出,中国的资本存量投入是大于收益的。在中国的发展阶段,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中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度依然在不断波动。但是,结合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储蓄利息低”这两个特点可能有助于解释中国为什么容易出现投机泡沫,特别是在房产方面。中国的年轻人经常高价购房(很多房子并不会用来居住),期待未来能用更高的价格将房子卖出。高价接手这些房子的人并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他们更年轻,更有钱。

故事的最后,威廉·米勒那原始的庞氏骗局坚持了不到一年。之后他被负面报道淹没,银行也冻结了他的帐户。在被警方找到之前,他逃到了加拿大。但他却从未用光所有的投资者,就算他早已逃离了这个国家,寄给他的信件依然在他原来住处附近的邮局那里堆积成山,信封里装满了下一批接盘侠们的钱。

本文译自 Economist,由 原版时辰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已打赏蛋友(4): bobo · 黑加白加菲 · 我要暴富 · 究极脑残体
赞一个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