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03 , 23:00

如何喂饱98亿人口

如何喂饱98亿人口
credit: 123RF

预计到2050年,地球的人口会从现在的76亿增长到98亿,而多出来的这些人口不仅仅是需要喂饱而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据分析,亚洲的牛肉消费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会增长44%,如何让人类吃好将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首先,圈养牲畜已经对世界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从二十世纪以来,农场动物数量不断飙升。至今已经有超过200亿只鸡,15亿头牛和10亿只羊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占领着地球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吃掉了世界30%的农作物、消耗着大量的淡水:获得一公斤的牛肉大约需要消耗约15000升淡水,而收获一公斤的玉米或小麦只需要1500升。它们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气候也毫无裨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统计,家畜产生的废气占全部人为温室气体的14.5%。

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其中一套解决方案是想办法说服人们把一些别的食物放在餐桌上。
全球推行素食主义应该是最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但明显不可行,比较实际的想法是鼓励人们多吃消耗资源少的鱼肉而少吃禽畜肉,而且已经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鱼类的消费量现已经超过了牛肉,其中养殖鱼占消费总额的一半。
但是鱼肉也并不能一劳永逸。近90%的野生鱼群存在被过度捕捞的问题。而就算是养殖鱼也并非对野生鱼群毫无影响,如养殖的鲑鱼经常自己在海里捕食大量较小的野生鱼苗。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想法是,西方人应当在未来吃更多的虫子,因为虫子鸡肉味,嘎嘣脆,蛋白质是牛肉的三倍,而且已经早已是20亿人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全民吃虫,估计很多人过不了心理因素那一关。

另一套解决吃饭问题的方案涉及到如何利用新技术人为地制造更多的蛋白质。
其中令比尔·盖茨和理查德·布兰森等投资者都趋之若鹜的“人造肉”初创公司就是新技术的代表,它们利用少量动物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为可食用的动物肉,或者用植物蛋白合成口感和动物肉差不多的“素牛肉”。
研究者们也在动物基因里找解决方案,以求增加牛的肌肉产量或是减少养殖鱼类的感染死亡。
这些技术创新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将会赢得消费者们的青睐。但是,改变人类餐桌上的菜单不是唯一的方案。另一个可以悄悄进行的方案是从禽畜所吃的东西里下手。在这里,新技术的应用更快,影响也将更大。

其中一个方向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用农作物饲养动物。
将粮食精加工成饲料的工厂在类似非洲南部的地方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数据密集型农业通过仔细监测水和肥料的使用正在帮助提高大豆等饲料作物的产量。

另一个进展更快的方向是改变饲料的组成部分。
其中减少水产养殖饲料中鱼粉的含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1990年,挪威使用的鲑鱼饲料中有90%的物质是由鱼类制作而成的鱼粉,经过多年植物性饲料的推广,到2013年饲料中鱼粉含量已经降至30%,而所作的这些努力已经让养鱼的人获得了经济上的回报。
能下手的地方还有很多。饲养动物的农作物里的蛋白质的最多只有20%被转化为可供人类食用的蛋白质,其余的就全部被动物变成米田共废弃掉了。
为此,行业巨头嘉吉今年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甲烷发酵厂区,并与加州新技术饲料公司Calysta合作,共同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的甲烷来大量培养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将细菌干燥加工后便可获得饲养鱼类和牲畜的蛋白质饲料。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米田共和有机废物上直接饲养各种腐生昆虫,然后虫子的蛋白质可用于生产牛、鸡和鱼的饲料。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警告说,到2050年全球食物产量必须要从2009年的水平上提高70%。大嚼全虫宴或者煎上一块从实验室出来的人工牛扒的未来固然很吸引人眼球。但天天吃肉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是得由动物们的胃来背负。

本文译自 economist,由 原版时辰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