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8.23 , 12:00

历史的湮灭:阿拉伯世界长年战争对宗教遗迹的破坏

这事不能全怪圣战分子。
《经济学人》,2017年8月17日

历史上中东地区总是饱受战火摧残。1000年前,来自开罗的“疯狂哈里发”哈吉姆,下令铲平耶路撒冷所有的教堂,其中包括埋葬耶稣的圣墓。蒙古人在1258年洗劫了巴格达。大量书籍被随意扔进底格里斯河,书本里的墨迹把河水都染黑了。帖木儿的征服路线,被史学家称为“毁灭之旅”,所到之处,除了医院和清真寺,片甲不留。正如《旧约·拿鸿书》描述落入巴比伦人之手的尼尼微那样,“空虚荒凉”。

历史的湮灭:阿拉伯世界长年战争对宗教遗迹的破坏
耶路撒冷古城
credit: 123RF

不过,中东地区历史遗迹的苦难在近三年才达到顶峰。根据联合国统计,伊拉克摩苏尔近半古城区以及叙利亚阿勒颇近1/3的古城区已在战火中毁灭。数以百计的清真光塔、修道院以及纪念碑,伴随着枪炮声轰然倒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计算,在全球38个濒危文化遗址中,有22个分布在中东地区。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研究所的迈克尔·丹缇负责统计文物损失,他表示,“中东目前的惨境,就跟二战刚结束时的欧洲那样”。
伊斯兰国的圣战分子喜欢在残砖碎瓦上耀武扬威。他们破坏了各类神殿、修道院和清真寺,而且引以为豪。他们将所作所为,拍成视频对外发布,这也成为对手抨击圣战分子的有力证据。在圣战分子炸毁了摩苏尔的一座建于中世纪的清真光塔后。北约联军少将约瑟夫·马丁表示,“伊斯兰国要对毁坏文物的行为负全部责任。”
但是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军队及其联军,对中东地区的文物破坏行为丝毫不亚于伊斯兰国。来自美国东方研究所的数据表明,伊斯兰国占领摩苏尔时期,毁坏了15处宗教遗迹,美国部队及其联军在收复摩苏尔的军事行动中,共毁坏了47处遗迹,其中38处损毁严重。前来增援巴沙尔·阿萨德的俄国空军也炸毁了一大堆遗迹,包括著名隐士圣西门曾经居住了40年的建筑台柱。阿萨德政府与西方国家支持的反对派互扔炸弹,破坏了叙利亚境内大量文化遗迹。

准备,开火,瞄准
早在2011年,国际博物馆理事会就为北约组织提供了一份文物清单,提醒部队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注意保护文物。但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并没有认真阅读清单,他们在也门扎马尔省的空袭击中了也门国家博物馆,造成12500件文物灰飞烟灭。同样未能幸免于难的,还有马里卜大坝和位于萨那旧城的卡西米泥砖塔。对此,国际博物馆理事会的汉娜·匹诺克只能无奈地表示,也许让文物继续埋在泥土里才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国际社会对毁坏文物的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今年3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再次强调,毁坏文化遗址也属于战争罪行之一。去年9月,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以破坏文化遗迹罪,起诉艾哈迈德·马赫迪。该圣战领导人承认策划并实施了对马里廷巴图克□□圣地的破坏行为。据《经济学人》早期报导,海牙国际刑事法院计划对修复文化遗迹的行为给予经济奖励(只是资金来源上不明确),以促进世界其他地区的保护遗迹行为。

即使交战结束,文物的苦难仍不能消停。贫困、绝望以及垮掉的民族自尊心,往往会对当地文物造成二次破坏。拾荒者在残砖断垣中寻找一切可以倒卖的物品。阿勒颇的一所清真寺,就在去年战乱中遗失了一块据说印有先知穆罕默德手印的石板。在埃及有72处文物仓库,里面有数以千记未分类归档的文物。库房仅有少量没有配备武装的警察把守。对于虎视眈眈的文物贩子来说,随便取得其中一件物品都能在黑市上卖个好价钱。国际市场对于此类来路不明的文物热情不减。今年7月,美国霍比罗比公司就因进口非法文物,被处以3百万美元的罚金。该公司从伊拉克进口了数千块楔形文字石板和圆柱印章。据说交易资金大都用于资助伊斯兰国。

大部分走私文物者仍然逍遥法外。伦敦是全球最繁忙的文物交易市场。当地的都市警察局艺术与文物部,在今年6月因为各种原因暂停工作。阿拉伯世界的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任务更是迫在眉睫——但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这类机构。利比亚交战各方宣布停战,但国内已无暇顾及文化遗产等问题。利比亚的大莱波蒂斯是罗马皇帝塞维鲁的故乡。目前在当地保护遗迹的是一支七拼八凑的武装力量,而对手则是毫无历史知识的各类民兵组织。
旧城改造也是描述破坏文物遗址的委婉语。贝鲁特在内战过后大兴土木,大量文物当作建筑垃圾就地掩埋,让考古学者痛心不已。叙利亚的重建工作已经着手开展,阿萨德政府委托人员进行土地勘测,重新动工后又会破坏大量的原有建筑。不过,也有一些文物会幸存下来。旧城区兴建于12世纪的要塞探照灯将被重新点亮;城里的钟楼,时隔六年后又将再次鸣响;很多建筑也将得以翻新。但是,为了兴建高楼大厦,这块拥有8000年历史的土地又得大动干戈。因此,有考古学家感叹道:“推土机造成的破坏可能比坦克更厉害。”

本文译自 economist,由 Alex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已打赏蛋友(1): Lunasa
赞一个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