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蛋花 @ 2017.05.14 , 20:00
情绪差就狂吃,可能是父母的错
credit: 锐景创意
仔细回想一下,当你还是个小孩子时,父母曾多少次为哄你开心而给你好吃的?对父母而言,这似乎是个哄孩子开心的简单方式。不小心跌倒时,吃块巧克力似乎就没那么疼了。简而言之,用食物贿赂、奖励、安抚孩子的行为非常普遍。
但不幸的是,英国及挪威的专家们发现,这种行为其实非常有害。他们追踪研究了801名挪威儿童,分别在他们4岁、6岁、8岁、10岁时进行了调查。挪威科技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本研究的主要作者Silje Steinsbekk告诉大家:
情绪性喂养会引发情绪性进食,反之亦然。这很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我们发现,越容易难过的孩子最后越容易出现情绪性暴食,其父母也越容易以食物来安慰他们。
因此,在孩子难过时,用食物安慰他们或许能够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心情好转,但这也会使他们将食物和悲伤联系起来。如果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用零食点心作为安抚方式,那么长大后的你也会在伤心时吃东西。这个结论并不意外——如果儿童时期接受的教育是吃东西能够使心情好转,那么长大后为什么不继续这么做呢?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物既不应该作为安慰方式,也不应该作为惩罚方式。父母通常告诉孩子,他们应该享用有利于身体的食物,避免食用营养价值低的食品。如果父母在孩子做好事时允许他们尽情享用不利于身体的食物,将此作为一种奖励方式的话,那么这会给孩子传达多种信息。他们或许也会开始将不健康食物和特定情绪联系在一起。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表示,父母可以用以下奖励方式代替食物奖励:
外出游玩(图书馆、动物园等)
新的美术用品或着色簿
铅笔、贴纸等学校用品
特殊浴室玩具
全家一起听孩子最爱听的音乐
增加睡前阅读时间
和朋友玩或过夜
陪孩子玩游戏
本文译自 metro,由 蛋花 编辑发布。 Rebecca R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