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2.07 , 09:00

兰花螳螂为什么长得像兰花

[-]
摄于婆罗洲沙捞越的一只典型的雄性兰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可以看到它白棕相间的体色和透明的翅膀

澳大利亚和德国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在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发现,兰花螳螂之所以长得像一朵花,是由于其祖先利用授粉昆虫作为猎物。

通过研究兰花螳螂及其远亲的进化关系,研究小组发现,兰花螳螂的雌性在其进化中上通过改变体型大小和体色,以取得对大型授粉昆虫如蜜蜂的优势,并吸引它们以便捕食。然而,雄性的兰花螳螂形态与雌性不同。体型较小并拥有保护色,使它们能够躲避捕食者和寻找配偶。研究小组发现的这种雄性和雌性的差异,称为性二型,可能是因为雌性中体型更大和体色更华丽的个体捕食成功率更高。这个结果挑战了节肢动物的性二型是为了增加的雌性卵产量的传统解释,并认为雌性独特的捕食策略导致了兰花螳螂雄性和雌性不同的生态位。

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论文的主要作者,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的Gavin Svenson博士和同事们使用进化重建组证明栖息在花朵上的螳螂的体型大小增加使它们能捕食更多的猎物,这使得这些螳螂在进化过程中其尺寸,形状和颜色都在拟态花朵,以吸引授粉昆虫作为猎物。由于之前由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合作者James O'Hanlon博士进行的关于兰花螳螂的生态研究证实,雌性兰花螳螂拟态花朵来吸引授粉昆虫进食,但是它们自身并不栖息在花朵上。这种知识帮助团队解释了引起了兰花螳螂拟态花朵的可能的进化情景,并纠正了兰花螳螂喜欢栖息在兰花上的这一对这个物种长期的误解。

论文的共同作者Henrique Rodrigues说:“这项研究证明了基础系统研究如何通过建立以前没有见过的模式来指导我们对进化的理解。”

共同作者Sydney Brannoch说:“通过将进化分析和生态研究结合在一起,使我们能够解释这类独特的拟态花朵的螳螂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Rodrigues和Brannoch都是凯斯西储大学的博士学位候选人,就职于斯文森实验室的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

该研究项目在Svenson的指导下,主要集中于螳螂的系统分类学,其中包括兰花螳螂。根据共同作者,来自德国自然历史博物馆Frank Wieland博士的建议,团队注意到一类体型极大,体色丰富多彩的螳螂在进化分析中自成一支。虽然这些关系从未在之前被总结过,研究者们提出在兰花螳螂在进化历程中具有典型的极端性二型模式。

克里夫兰自然历史博士和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助理教授无脊椎动物学策展人Svenson说:“一开始我们并不打算专门去研究兰花螳螂,但当一个独特的进化模式出现时,我们必须去探寻其中令人着迷的规律,第一例螳螂物种的雌雄两性成虫的生活习性极为不同的发现是有趣和独特的,同时第一例节肢动物体型大小的性二型是由于雌性捕食成功率而不是生殖投资引起的发现是令人惊讶和令人满意的。特别是目前基本的研究重点是修正分类系统以反映真实的进化关系。在研究组中寻找更广泛的理解进化的模式是系统学研究领域的圣杯。”

本文译自 sciencedaily,由 黑鳞鸡冠蛇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