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
「外星播种计划」二三问
[-]
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个地外行星,几周前又刚在隔壁星系发现了一个类地行星。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行星似乎不适宜生命存在,但要是我们把生命投放到那儿会如何呢?
在上个月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出版的一篇文章中,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学家Claudius Gros给出了上述建议。他提出的“起源计划”将向无生命的星球发送人工智能探测器,携带并播种微生物。数百万年后,它们可能进化为多细胞生物,最终可能进化为植物和动物。Gros接受了Science的采访,对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解释。
问:“起源计划”的灵感来自哪里?
答:很大程度上来自科幻。我年轻点的时候读过《2001太空漫游》,没全看懂,但我对生命和宇宙感到非常有兴趣。我还看《星际之门》和《阿凡达》等,那使我对其他行星上生命的可行性和存在形式产生了好奇。
问:起始的微生物会是什么样的?
答:有两种策略:人工智能可以专门创造出适应行星环境的微生物,比如在炎热星球上赋予微生物耐热性。或者,让人工智能向多个星球发送相同的微生物。策略一的存活率更高,但策略二将有更多开枝散叶和创造新物种的机会——虽然有许多微生物会死于残酷的气候。总之,我们希望它们能够更好地进化但又不希望它们一下全死掉,所以可能需要兼顾两种策略。不过,如何改善进化能力还有待研究。
问:人工智能对这一过程有何帮助?
答:人工智能很重要,因为探测器到达新行星后,远在天边的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机器人将判定某一行星是否可以接收微生物以及演化生命的概率。人工智能将搭载在探测器上,后者仅有手机大小。着陆时人工智能将计算撞击角度确保着陆安全。
人工智能首先会播种光合作用微生物,在大气中积累氧气以便其他生物生存。当在轨道上的探测器检测到氧气达到足够浓度时,会投下更强大的真核微生物。然后探测器将停止运行。星球上的进化好戏就此开场。
问:如果那儿已经有生命了会怎样?
答: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会尽量避免。我们的目标仅限于无生命的星球。所以人工智能会在轨道上用光谱仪检测星球上的微生物,如果没有明显的生命标志——比如大量氧气或二氧化碳——那么探测器才会开始播种。
[-]
Claudius Gros
问:你期望从这些生命种子中进化出什么样的生物呢?
答:我的梦想是某种智能生物。有个理论认为语言的开始发展标志着我们成为智能生物。所以我想任何动物要进化到可被称为智能,都必须是社会化的生物。
例如,我会想象一个重力更强的星球。动物更重,因此可能进化出更多肢分摊体重。有了更多肢,它们将善于攀爬,住在森林社会中。它们甚至可能拥有一种代替声音的肢体语言以充分利用额外的肢。
我也很感兴趣会不会有行走的植物。在我脑海中,它看起来像一张平滑的绿色纸片,会像毛毛虫一样爬行。它走不快也走不远,因为光合作用的能量供应效率不够。不过它可能住在山上,整天躺在岩石上收集能量,口渴时才爬下来喝水。
问:此类计划要多久才会启动?
答:乐观估计,“起源计划”将在50年内启动。悲观估计嘛,100年。
问:因为要花很长时间飞抵其他星球并等待生命进化,我们可能无法看到“起源计划”的成果。那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答:我个人觉得,生命是美丽的。我们应给予它绽放的机会,即便真的看不到结果。问题在于:人类是想主动改变宇宙的一部分,还是只想被动地观察宇宙?“起源计划”是人类唯一能在宇宙中扮演主动角色的机会,让人类能够在宇宙中留下一笔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