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4.11 , 10:00

经济学正在成为骗钱最多的伪科学

像Ben Bernanke这样的顶尖经济学家,露一次面便可收获20~40万美元。

每年金秋,总会有位幸运的专家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我们要知道,世界上从来没有这么一个奖。真实存在的是在诺贝尔去世近75年后设立的“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正统的诺贝尔奖不相干。该奖项的设立让那些真正的科学家们感到不满,也让没领过诺奖的天文学家感到眼红。诺贝尔的后人Peter Nobel更是将其称为“经济学家为出名而弄出的公关伎俩”。

对此,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Orlando Patterson也不禁发问经济学真的是科学吗?我们是不是太看得起经济学了?

[-]
金融危机并未真正引起民众对经济学的质疑。(Mark Lennihan / AP)

大家都还记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后,忽然蹦出了一群嚷着“我早就警告过你”的经济学家。这些年市场的动荡反倒进一步提升了学院派经济学的地位。到了2012年时,美国经济学家的平均收入已经高于其他专业的科学家或工程师。然而经济学家没有实际的证据来支撑他们身上所标的昂贵价码。回想1998年,一家聘用了两位经济学诺奖得主的公司轰然倒塌,在市场上引发了一轮强烈冲击。2014年,67位接受调查的美国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利率将在未来6个月内出现上升,结果利率反而大幅下降。

经济学家是十分自信的。研究显示,77%的美国经济学在读博士生认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科学的学科”而且“经济学家最瞧不起其他社会学科的研究人员”。是什么让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自己学科的正确性具有如此坚定的信心?难道这些有钱有权的成功人士不应该最有能力发现和纠正自己学科出现的不足?

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是一个对规律友好的理性市场。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只是将数学模型打扮成科学的经济学家,以及分不清实证分析饥不择食的普通民众。是对这些人的纵容让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给我们带来惨重代价的伪科学。

[-]
各个学说的经济学理论很少存在交集。(IDEA Economics)

在经济学家出现之前,有这么一个职业的人也很喜欢把玩数学。没错,他们就是占星术家。《牛津英语词典》中对“mathematician”(数学家)的第二项释义便是“astrologer”(占星家)。曾经在人们眼里,占星术是一项有着数学作基础,以真实的天文观测为准的技术性学科。但现代的金融家们为了预测市场走向,找到投资理财的依据,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天空,通过数学的力量创造出“金融占星”(financial astrology)这一门“学问”:

“板块来看,天王星会被太阳在白羊座激发,军工航天、新能源、[……]等还会有次拉伸,[……]火星停滞应该会影响到贵金属、[……]冥王星一旦下周逆行,这些股票都会打回原形。”

在20世纪初,美国占星学家Evangeline Adams曾是华尔街极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她的客户包括钢铁大亨Charles M. Schwab、银行巨擘J.P.摩根、以及保诚保险总裁和两位纽约证券交易所所长。其中摩根就曾经说过“百万富翁不占星,亿万富翁占星。”科技的发展没有消灭金融占星的存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有了新的科技武装的他们的势头重新在国际市场上凸显。伦敦金融城最高的建筑——Heron Tower于2009年奠基时,还专门在土里埋入了龟壳

正是数学赋予了当年Adams在金融界无惧一切的能力。她在1914年因涉嫌非法活动而被逮捕的时候,辩称自己的占星术有着严谨的数学依据,与迷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法官最后判定:“数学推算显示[……]被告不存在诈骗行为”。在数学的耀眼光芒下,她的客户和法官都未能意识到,占星术不是一门科学。

即便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超级计算机取代了手里的算盘,人类发射的航天器频繁降落在天象图中的白点上之时,全球许多在金融领域内工作的人仍热衷于占星术。一位MIT的历史学家这么介绍道,“大型银行里的分析师们苦于在过去的市场行为中找到规律。对他们来说,借用占星术是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时任世界第三大银行——汇丰银行的首席技术分析员的Robin Griffiths也曾在2000年说过:“大多数占星术没用,但有的真有效果。”

[-]
宇宙中天体的运行跟地球上发生的事并无任何联系。(Blair Fraser / Unsplash)

归根到底,经济学家崇拜的不是宇宙模型,而是数学和与之相关的逻辑的魔力。或许数学家都没有经济学家那样痴迷于数学。去年,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就提出了“数学滥用”的概念。“数学滥用”的英文为“mathiness”,指在经济学中以误导为目的进行数学推理。(该词与Stephen Colbert在脱口秀节目中发明的‘假装为真实’“truthiness”如出一辙。)有的人在反思后发现,自己在过去一直在错用和乱用数学模型。有的则感到不开心,反过来批评说数学系出身的罗默才是用数学用得最多的人。

如果通读宏观经济学的书籍,你会发现,绝大多数论文中都有一些不能被应用到实际情况中的公式。比如几乎所有的现代宏观经济模型都会使用一个叫做“消费欧拉方程”的东西,这个表面上完美无缺的公式不可能给出与现实相吻合的预测但经济学家怎能抵抗数学的诱惑?依赖严谨的数学而脱离了现实,这篇高深的研究断定,未来世界上将不存在贫富之分。这篇被广泛引用的研究则指出,人们只有拿到了自己期望的薪资,才能偿还得起贷款。

罗默不是第一个试图唤醒经济学家的人。早在1886年,就有人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指责经济学家为了掩盖“数学公式搭建的薄纱背后的空洞”而胡乱使用自然科学的术语。权威经济学家、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更是在2009年毫不留情地指出:“经济学家对舞弄自己数学技艺的欲望,是导致这个职业没落的中心原因。”究竟有多少研究经济学的人把数学的美妙当作真理,认为模型能完全解释复杂的人类活动,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在数学的至尊面前仍需保持理性,分清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限。经济学家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学科存在的危机,重新审视自己所用的公式背后的道理。今年3月的《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刊登在美国最顶尖的经济学期刊上的39%的研究不可复现。即将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全球人民正准备能看清前方的道路。在曙光来临前的这一刻,大家应该认清金融专家言论背后的真实意图。与其全盘相信他们用数学作出的预言,我们还不如像古人一样,相信先知的话语,将命运寄托于深邃群星所表达的预兆之中。

本文译自 Aeon, New York Times, Bloomberg View,由 zzjeff 编辑发布。

小编注:本文主体由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Alan Jay Levinovitz的文章“The New Astrology”修改而来,略去了原文的部分论点和论据。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