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9.13 , 19:00

标点符号的起源之谜

我们既是读者也都是作者,对于字里行间的那些用于断词断句的点点画画,我们应当是再熟悉不过了。逗号、冒号、分号以及标点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是书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帮助我们辨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也有助于我们将书面文字转换成口头文字或是大脑中的意象。如果没了这些标点,虽说我们不至于完全读不下去,但肯定也会为我们造成不少困惑。然而我们都知道,早期的读者和作者在不使用标点的情况下就能顺利地阅读或是写作,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萌生了使用标点的想法呢?

[-]

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一位名叫Aristophanes的图书馆长就已经受不了冗长且没有停顿的句子。Aristophanes管理的图书馆规模浩大,藏书数十万卷,书的种类是不少,但它们似乎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读起来相当费时,有时还会让人倍感挫折。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希腊人写作时会将所有字母都写在一起,中间没有间隔,没有标点,甚至没有大小写的区别,而对于这些操蛋的文字,读者们则需要自己判断,分辨出一个个单词,分辨出句子的首尾。

然而在当时,人们并不觉得这一长串没有标点符号且没有字间距的文字能够造成什么问题。如希腊和罗马等早期民主国家,参选的人们通常会通过参加辩论以宣传自己的观点,人们认为这些具有说服力且打动人心的演讲比书面语言更为重要。而在每次的公开演讲之前,这些人们必然也会对其演讲稿仔细斟酌,以便赢得民众更为热烈的掌声。那时的人们为了能够在第一次见到某份书面材料时弄清其含义,也都会将书面材料大声地朗读出来——虽然公元二世纪的作家Aulus Gellius却对这一行为进行抗议,他认为这会破坏文字原有的含义,也会强调出单词的谬误。

加入点号

Aristophanes的突破性举措在于建议读者们对文章进行注释,即用墨点在每一行的中间、底部或是顶部作上标记,使那些原本连在一起的文字不再那么冗长不堪。Aristophanes的三个不同的点也跟读者在正式的语言单位之间需要插入的不同长度的停顿一一对应。

然而这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标点符号,因为Aristophanes使用这些点号只是为了表示简单的停顿,这些点号也不被赋予语法上的意义。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或是信服这个新发明的价值。当罗马人取代希腊人,成为古代世界最卓越的帝国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摒弃了Aristophanes的点号标识。

[-]

虽然罗马人也曾有过一段尝试使用这些点号的岁月,但到了公元 2 世纪他们也都放弃使用了。那时的公众们对公开的演讲近乎疯狂,他们似乎没有阅,只有读:而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当时的希腊人和罗马人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能够看书写字,就是因为他们会将所有看到的文字都大声朗读出来。

书写时代

一股完全不同的热潮兴起,使得Aristophanes的标点有了复苏的迹象。公元4世纪到5世纪,罗马帝国分崩离析。这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发现,面对新兴的基督教,自己仿佛正在打一场必败之仗。非基督教教徒们将传统和文化口口相传,而与之相比,基督教教徒们则更喜欢用书面文字抄录下诗篇和福音,以便更好地传达上帝的旨意,因此,书也就慢慢成为了基督教徒身份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书中采用了装饰性文字和段落标记(Γ、¢、7、¶及其他),与此同时,许多书本还配以金叶或是复杂的绘画用以诠释与说明。

随着基督教横扫欧洲,它的教徒们则完全了拥护书面语言以及那些让语言焕发活力的标点符号。到了6世纪,为了保护作品的本意,使之不被曲解,基督教的作家在读者拿到作品之前就开始在文章中加注标点符号。而后到了7世纪,塞维利亚的Isidore在Aristophanes点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版本。

[-]

Isidore在点号系统中按照高度顺序设置了高度不同的上、中、下三种点号,分别表示短、中、长三种不同的停顿。除此此外,Isidore首次对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明确表述:下点号不再标注一个简单的停顿,而是一种基于语法意义的停顿,而上点号则代表一个句子的结束。此后不久,又出现了字间空格,其最初是由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僧侣所发明,他们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不想再浪费精力去分开陌生的拉丁文字。到了8世纪末,新兴德国的著名君主查理曼大帝下令让一位名叫Alcuin的和尚设计一份全国人民都统一使用的字母表,也就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写字母。自此,书面语言的时代正式来临,而标点符号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标点盛世

Aristophanes的点号系统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书面语言表达者也开始在这个基础上寻求一些扩展。一些人受格列高利圣歌的启发,借鉴五线谱发明了新的标点符号,如分号(中世纪用来终止一句话的符号)和倒分号(颠倒的分号,之后演化成现代的冒号)。这两种符号不仅表示语法意义上的变化,同时也表示了语调上的变化。另一个新的符号是问号的原型,它在当时叫做疑问符号,用于表示问句,同时也表达语调上扬。

[-]

而这些新符号的出现也让它们的老祖宗——Aristophanes的点号系统受到重创,人们开始判断不出三个点的不同之处——毕竟上、中、下没有明确的界限,到了最后,这些点号都演变成一个简单的点,可以放在一行字中任何地方,表示不确定长度文字的停顿,成为逗号、冒号和句号的混合体。不过这个模糊的点很快又受到了新的压力,12世纪的作家Boncompagno da Signa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标点系统——仅有“/”和“—”两个符号,它们分别代表暂停和终止。不过da Signa的“—”之后的命运我们并不是非常清楚,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括号的祖先,然而“/”则很成功——它和Aristophanes的点号系统合并进化成了逗号。

表情符号

最后,上述提到过的那些符号都开始混合使用。而人们又在15世纪50年代中期迎来了印刷术,随着Johannes Gutenberg的 42 行圣经的出版发行,我们发现标点符号竟也成为时代的见证者。而在之后的50年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大部分符号被逐一定为主要标点符号,再没发生什么变化。

[-]

不过到了现在,也只有是现在——一个电脑远比印刷机更为普及的时代,标点符号才又开始日渐丰富。15世纪的作家要识别电脑键盘上的符号基本没有问题,但当他们看到电脑屏幕上的情感符号和表情符号时,他们可能会觉得震惊。所以,标点符号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们不过是在等待下一波的技术潮流以继续自身的飞跃发展。

本文译自 BBC,由 卧月眠海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