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8.13 , 09:22

无用技能之:如何藏起一枚核弹

[-]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克里姆林宫的领导者们想要确保苏联再也不会弹药短缺:你可以把这叫做“古巴导弹综合征”。结果是有了新的导弹系统,包括把核弹头储存在深海和外太空的计划。但是在这个奇怪的核弹逻辑面世之前,部分也是因为苏联面临的经济压力,苏联解体了。之后就是冷战之后的一系列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整个20世纪70年代,苏联建立了许多骇人的新型武器系统,从SS-18撒旦导弹到基辅,苏联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同时,苏联空军研制了图-22M“逆火”战略轰炸机,有远程携带核武器的能力。到了1974年,苏联工程师在研制一种发射间谍卫星的可回收航天器原型——这项目的最终作品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叫苏联航天器。

[-]
NASA航天飞机与苏联航天飞机对比图。两架飞机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的产物。

许多美国国防分析家觉得苏联做到这种程度很了不起。这是为了冷战期间取得胜利做的努力吗?

我们现在知道苏联建造这么多导弹和火箭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原因:他们很在行。这是他们的竞争优势所在。

美国导弹小是因为他们的导航系统更加精密,能够更精确打击,可以携带更少当量的弹头。苏联的导弹更大是为了保证能摧毁目标,更大的火箭和更大的弹头都是这个目的。

可是同时,有一点美国国防分析家们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苏联在建造“可摧毁发射井的”导弹。

许多关于苏联部署导弹的疑虑被现实危机委员会(CPD)采纳了,CPD致力于关注美国核武器的状况。这些新的苏联导弹有可能一击就摧毁美国尚在发射井里的导弹,从而赢得冷战。

这是怎么回事?

CPD分析学家推理说,这种情况下,海里的核弹没有用,因为海里发射的核弹头不大也不准,除了摧毁城市目标外都不行。但是摧毁城市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如果明知道这样做会摧毁美国的大小城市,美国总统会签署反击摧毁苏联城市的命令吗?(二次打击问题)

[-]
Strangelove博士在考虑的二次打击(即核报复),出自Stanley Kubrick的同名电影《奇爱博士》

这个难题激发了许多新的,富有想象力的想法,来确保美国核导弹在苏联的奇袭中幸存。

1981年,一小撮CPD成员参与了“有关MX导弹的参谋小组”,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论述如何保证美国的核弹不被破坏。

报告当中,最受关注的一个计划是“多庇护所”计划。新一代的美国导弹,MX导弹,将会被移到发射井之间的轨道上去。这将增加苏联弹头的目标数量,克里姆林宫的指挥者将无法得知某一时刻导弹在哪个发射井里。他们会不得不摧毁全部发射井,这就降低了苏联在导弹数量上的优势。

[-]
“多庇护所”计划示意地图/美国空军

也有很多离谱的计划,比如“小潜水艇”计划。每个柴油驱动的小潜水艇里放四枚导弹,部署在离美国大陆1,000英里内。报告也不得不承认,要成立一支可执行的潜水艇部队,至少在1992-94年之前是不可能的:太不切实际。这个计划根本没开始过。

报告里还提到过“日出行动”:一个依托海岸建立的导弹系统。现在它有个奇怪的名字“ORCA”

另外一个很奇幻的方案“地底”计划。中心思想是把导弹埋进山里,整个封存,与世隔绝。导弹顶端固定有一个“钻洞机器”,可以钻开山体,让导弹到达发射位置。依山庇护,导弹就可以逃过打击,进行反击。

毫无疑问,研发这种“鼹鼠导弹”的预算是巨大的,设计更是仅仅停留在纸上。

除开预算不说,这些计划的可行性都是问题。

美苏武器控制协定规定要定期验证双方有没有作弊。把导弹藏在山里或海底可不就没法检验了。

有个计划试行了几年“跑道计划”,因为它容许验证,此计划是在某一约定的时间,所有的发射井要对苏联卫星打开,让其检查里面没有多于规定数量的导弹。(这真是苏联发动突袭的好时机)

最终出炉的则是一个更大的计划: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美国人没有把导弹藏起来来应付苏联的突袭,他们反而是准备在太空建立一个基地,从上边往下发射导弹。

当然,在冷战氛围下,美国的分析家想当然的认为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早就开始了。

本文译自 Gizmodo,由 Skywalker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