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7.19 , 22:12

考试是如何让我们变聪明的

[-]

考试在教育界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批判者认为它们耗时,给学生压力,而且在标准化测试下排挤了其它应处于优先地位的教育内容。但是事实却是,如果合理使用考试,它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除衡量学习效果之外,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在我(原作者,下同)和普渡大学心理学家Jeffrey D. Karpicke共同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对学生对于他们刚阅读过材料的记忆能力。在阅读了第一遍之后,我们给部分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把自己记住的东西都写下来,尽可能回忆得多一点,最后结果显示他们记住了70%。其它学生没有进行测试,但是重新看了一遍材料,尽管内容又在他们脑中过了一遍。但在两天和七天之后的测试里,阅读一遍后考试的同学记忆得比读过两遍的学生好得多。

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进行测试时,他们需要在记忆中中检索知识。大多数教育活动(如讲座和阅读教材)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储存知识。尽管考试分不同科目、考察形式也不一样,如果运用得当都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知识运用的宝贵能力。测试后记忆能力增强这一现象(称为考试效应或检索效应)让学习能力增强而且把知识更牢固地嵌入了记忆中。

很多学生反应考试中的大部分内容在考完以后都很快被忘掉,因此,找到防止遗忘的办法是学习的主要挑战。问题是怎么有效地使用、安排考试。我们和其它研究人员发现的一个现象是,在标准水平考试中,当学生处于平常的学习状态时,测试的结果最好并且没有任何悬念。也就是说,在日常课程和有计划学习时进行新知识掌握测试,能有效提高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就接受低风险或是无风险的测试,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习的东西一定会变多,就跟复利堆积利息一样的道理。尽管最初学生们对此怀疑不已,但最后都会喜欢这个将测试常规化的实验。因为只要在测试的时候付出一点努力就好,再也不需要临时抱佛脚那么辛苦了。

此外,隔段时间在记忆中检索一次信息更有效果,这样即将遗忘的东西就又一次加深了记忆,而且还让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在恢复性练习是混合的时候也有帮助,比如你在选择哪个不同类型的棒球场打球还是在做哪道几何题这样的问题上,帮助快速作出决定选哪个并且马上解决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最常见的学习策略(像画下划线、用彩色笔在段落上“高亮”和重读)会让人有已经掌握的错觉,这些实际上都是白费力气,因为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将这些知识理解并能运用了。

当我和同事将研究从实验室扩展到哥伦比亚第三中学班上时发现,在课堂上展示过一次材料、考试三次,学生平均成绩是A-,而同样展示一次复习然后又复习了三遍的材料但没有考试的学生只得了C+。八个月后考试的好处显示出来了。华盛顿大学生物学教授Mary Pat Wenderoth发现,考试的益处对女性和少数族裔尤其显著,但这两种人有时在科学等领域遭受被筛选出局的不公平待遇。

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说教让学生好好接受考试。当学生遇到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时,规律性地检索练习能够帮助形成复杂心理结构,而这可以在各行各业的环境中应用。比如飞行模拟器的飞行员要训练处理空中紧急情况的能力。它需要复杂的观念和技能:努力、多样的实践控制能力。

我们需要改变对考试的思考方式。它不该是学期或半学期令人紧张的事情,而应该贯穿学期始终,伴随学习生涯,让学习者的努力多放在薄弱领域变得更加娴熟从而达到多样化学习。

标准化考试在某些方面需要在公共教育中越来越严格。我们可以让老师在课堂采用低风险的考试,我们可以教学生检索练习以及在课堂之外的运用。这些步骤付出代价小而且能够培养影响学生一生的、成功的学习能力。

本文译自 nytimes,由 小笨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