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3.12 , 12:12

为什么中国父母不说“我爱你”

[-]
尴尬的父女关系。图片来自《吃喝男女》,下同

中国父母最喜欢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而且不管是什么时候不论是哪顿饭都这样问。却不问最近过的怎样,我们电话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交流吃饭方面的问题。和许多亚洲家庭一样,我们能非常奇妙地读懂含蓄的情感表达。也许没有热情的拥抱或者赞扬,但偶尔母亲会特意在你的面条里放入一个煎蛋,父亲有时也会和你跟你聊一些他记不清的街道名称并不时地让你为他发音、拼写一下。当我们和朋友们说这些时,这些场景便成为他们“慈爱”的表现。

有时候,我(原文作者)和我的姐姐会商量在家里挑战下这个尴尬的公共表达情感的难题。但是一想到让父母改变这么多年来形成的含蓄性格的难度,我们又望而却步。

此外,太多的情感表达也有可能会带来意料之外的结果。曾有报道说,在一些年轻人在电话里对着父母说“我爱你”时,导致了许多父母出现困惑和震惊的表情。

有一个甚为流传的电视台视频,记录了当一群大学生第一次在电话里告诉父母“我爱你”后父母的反应。这段关于爱的表白并未引发像蒙太奇式的拥抱或者流泪的表情,而表白的大学生们得到的回复大部分是“发生了什么事?”“喝醉了吧?”甚至有一位父亲回答说“我马上要开会了,废话少说”。

但仅仅这些理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大部分中国父母(包括我的父亲母亲)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恰当的亲情表达语句?另一种解释则为“我爱你”在中文语境中非常正式。有一个例子,在英文中我们可以用一个轻松的“爱你”来开始一段对话,但在中文语句中“我爱你”更像是一个直率且有力的承诺的表达,而不仅仅是感情。

[-]

通过上面的探讨,父母之爱的奇妙之处能通过行动更好地表达。在一个更加搞笑的视频“亚洲父母与别扭的‘我爱你’”中,受访者讲述了很多他们父母试图表达关爱的方式:其中一位父亲坚持通过 “在外出就餐时父母中的一方要为她准备健康的肉食”这样的方式表现他的爱。
在所有的这些别扭的方式中,中国父母非常擅长用一种讽刺的态度来表达他们深沉的爱。他们会责备你花了太多的钱,有时还会在吃完饭后拼命似的争着付款。

本文译自 dailylife.com.au,由 Iverson 编辑发布。

赞一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