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09 , 23:15

为什么津巴布韦那么穷,物价却又那么贵

初来津巴布韦的人首先注意到的是这里破破烂烂的纸币。津巴布韦目前流通的货币有三种:美元、南非兰特、津巴布韦元,不计其数的转手使得这里的纸币成了破纸片。然后,你会意外的发现津巴布韦竟然没有硬币,那么怎么找零呢?实际上你去商店买东西,店家会以商店积分的形式代替找零,有的商家会给你兑换一些手机通讯时长、有的干脆给你棒棒糖。

其次,这里的物价高的惊人。打车去商店5分钟的车程要收7美元,到了商店里,可乐要卖2美元,花生酱4美元,一桶900g的酸奶也要5美元。

昂贵的物价却和这里的收入不成比例,据统计津巴布韦的人均GDP是600美元,全球倒数第三。30%的国民月工资253美元,这也是津巴布韦的平均水平。就算是收入不错的公职人员,最高月薪也才508美元。笔者四处打听,原来并非因为我是外国人买东西就要贵些,津巴布韦的日用品包括糖蛋油每公斤价格都比领过的赞比亚和博茨瓦纳贵。这里的物价甚至超过南非,要知道南非的人均收入是津巴布韦的19倍。

笔者在津巴布韦的一个人权研究项目任职,每天要接触大量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和政府官员,工作是处理人权侵害和保护人权的数据,但是笔者真正感兴趣的确实这里变态的物价水平。我理发用了20美元,去健身房办了2周会员用了60美元。以致我每次采访结束后都不忘问一句:“为什么酸奶能卖到5美元?”

[-]
三个鸡蛋1000亿

笔者问了那么多人得到的回答是这一切都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持续影响。津巴布韦的工业倒退,生产崩溃,大量商品从邻国南非进口。而坏心的商家把进货价翻番再卖给老百姓。津巴布韦的国民现在用美元结算,但是美元的数量还远不够正常流通的量。

接下来的三周我不停地问当地民众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在如此悬殊的物价收入比之下购买商品的。他们说处境确实艰难了点,但是和以前比起来日子好太多了。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穷光蛋。”
恶性通货膨胀的遗毒是我我听到最普遍的答案。货币超发是主要原因,一纸盒鸡蛋的售价从最初的100津巴布韦币涨到1000、100万、10亿……

[-]
怀抱折合217美元津巴布韦币的男子

Colin(此处化名)是第一个和我详谈物价的人,我和他约好第二天在当地的Avondale购物中心见面。Colin说:“2008年的时候,超市里的员工全天都在更换价格标签,有时候一天要换3-4次。”Colin从小在津巴布韦长大,不过现在他大部分时间在肯尼亚工作,我和Colin点了4美元的卡布奇诺。接着我又问他高物价的成因是什么。

Colin说这种高物价是最近10年才出现的,以前津巴布韦的生活成本非常低。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是,数年前的津巴布韦的确是南撒哈拉非洲地区最成功的国家。1980-1996年这段时间,在总统木札比领导下津巴布韦曾今也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基础建设活跃、拥有极低婴儿死亡率、良好的入学率和较长的人均寿命的国家。

从1997年起,津巴布韦的神话就开始崩溃。面对不安的选民和持续下滑的民众支持率,总统木扎比一方面花钱安抚选民情绪,一方面又对之争对手使出怀柔政策。1997年木札比向独立战争老兵没人发放5万津巴布韦币(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1998年津巴布韦派军协助刚果(金)政府保卫东开赛省钻石之都姆布吉。2000年,木札比又将公务员工资上调90%。

津巴布韦物价飞涨,生产力也在连年下滑。2000年木札比执行了土地改革,原先白人手上的商业农场被充公转而当成礼物被木札比送给亲朋好友。这些人完全不懂如何经营农场,所以有些人一拿到农场所有权就解雇所有工人,将设备拆成零件出售。就这样,作为津巴布韦经济脊梁骨的农业出口土崩瓦解。

2007年-2008年新闻报道见证了津巴布韦的没落。农场的解体让放贷银行破产,税收下降。

津巴布韦劳动力和发展研究院的Godfrey Kanyenze指出:“政府欠下大量外债却无力支付,生产继而崩溃。”

未填补货币空缺,津巴布韦国家储备银行大量发行货币。2007年全年的通胀率接近80倍,政府放任通胀气球越飞越高,工厂没有足够现金进口原材料,不得已缩减产量、裁员;因为国家买不起邻国的煤炭,全国的停电从每周一停变成每天一停。

Johannesburg大学Tapiwa Chagond调查了当时公立学校教师的收入水平,2008年10月,教师平均月薪为72.9万津巴布韦元,折合72美分,没错,是美分。上班成为浪费时间,于是教师们罢课。

因为过高的通胀率,全国90%的职工停工,每周工会联盟都和工人协商工资水平。医院买不起药品支付不起医生工资,纷纷关门。学校接受食品作为支付手段。据估计约1/6津巴布韦国民(200万人)移民国外。

留在津巴布韦的人只有求助黑市过活,有些在国外有亲朋好友的人就让国外的朋友汇钱然后驱车去南非采购各种食物回国翻倍出售。将近90%的人从国外获得欠款和食物。

Colin 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穷光蛋。”许多人去超市找面包,家庭主妇货比几家寻找最便宜的食物来填饱家里人。

在津巴布韦买卖只能采用津巴布韦币,但是人们敢相信的只有美元和南非兰特。Colin说这话时在床上吃早餐,他说他对工人们用津巴布韦币结算,每份工资后都有至少9个0,但是工人们真正拿到手里的是一个装着美元的信封。

世界银行称津巴布韦的这阶段为“去工业化”,2009年津巴布韦的私营经济规模只有以前的10%。烟草出口业崩溃后,农场变成了草原。

恶性通胀、进口依赖、美元交易和黑市的共同推动造就了津巴布韦的超高物价。

经济学家Tapiwa Mhute抱怨“连面包都算是奢侈品。买不起糖和奶的人们只能单喝茶,在津巴布韦,人们用稀释后的果汁来喂小孩。”

这一切就是人们口中恶性通胀的遗毒。2009年,政府终于允许流通美元,但是商家搞不清如何标价,顾客不知道该付多少。

Kanyenze说“新的价格体系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对此Colin作了如下解释:“打个比方,如果你明天醒来,发现美国改用日元结算。你还是知道大概要付多少钱。比如一杯咖啡要300日元,你觉得这个价钱很合理,大概是3美元,所以你很乐意掏钱。”

但是津巴布韦的通胀率太可怕了,一天一个汇率,这跟2009年欧元区发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津巴布韦发生的事就像第二天你醒来,发现全国都改用松果或者烂麻布交易了。自从津巴布韦改用美元结算,国内美元物价每24小时就翻番,真正的经济大头从外国货币转为美元后又被大大稀释。货币和经济的“公平”或“不公平”都要从零开始建立。

一开始国民对美元价值完全没有概念,当美元正式成为法定流通货币,津巴布韦的商家就开始买空南非的商品在国内加倍出售。

如果仅仅靠加倍出售就能轻易搜刮国民财富,那么这个行业会有更多人进驻,竞争之下物价必然会下降到较低水平,但这是四年前的事情,而四年后,物价依然没有回落的趋势。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一位叫做Sandra(化名)的女士,Sandra在Harare 外经营一家农场出售酸奶,我每天都要吃酸奶,因为我的餐补无法让我负担酒店25美元的晚餐。Sandra的农场挺过了土地改革,挺过了恶性通胀,挺过了美元化结算走到今天。

我和Sandra在Harare近郊一家泰国餐馆坐下。Sandra说:“你问我为什么酸奶要卖5美元?”在我们隔壁桌上是一对正在聊天的中国夫妇,几个小孩正在拍他们的食物。

Sandra说如此高的售价是过度的进口依赖造成的,所有的原料,注意是所有,都要进口。“奶粉、菌种、发酵设备、糖、甚至连水都要从南非进口。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进口牛奶,我之所以还保留奶牛在这里,是因为我舍不得解雇工人们。”

这也是恶性通胀的恶果之一,美元化结算或许可以拯救商品,但是却无法拯救崩溃的生产力。

津巴布韦最大超市连锁企业 TM超市的经理Dave Mills说:“5年超市出售商品的70%都是国内生产的。自从美元化之后,超市70%的货物依赖进口,其中95%从南非进口。”

如此运作的成本之高,尤其是鸡蛋、鲜奶、面包要在12小时内从南非运到津巴布韦,高昂的运输成本让本已不便宜的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

还没有完,你无法指望津巴布韦的国有供电系统,所以商家都购买发电设备来自行发电,汽油每加仑售价6美元。在津巴布韦宽带费用每月200美元,手机通讯费为南撒哈拉地区最高。

然而在津巴布韦做生意最大的成本还是货币本身。

2009年1月29日津巴布韦正式宣布美元化。当时的财政部长Patrick Chinamasa想国会递交了美元版和津巴布韦元版两份预算,并允许商店以任意货币结算。

Chinamasa此举终于让混乱的市场稳定下来,人们总算可以光天化日下用美元和南非兰特结算了,再也不用黑市交易了。

政府虽然开放了货币限制,但是却没有制定相关细则:银行细则、政府账户操作、数百万份租赁合同采购合同和劳务合同的换算都无据可依。只能由个人吞下换算的亏损。

津巴布韦政府没有计算经济需要的总体美元量,2009年津巴布韦全国银行里只有600万美元。

[-]
图为大面值津巴布韦币100万亿1000亿,折合约8元人民币

基础产业被破坏,基础设施无法正常运转,基础水电使用成本高、总体经济环境混乱无序、基本丧失生产力、政府对经济监管失控、领导人掠夺国民财富。这一切都是津巴布韦物价畸高的原因。

本文译自 New Republic,由 王大发财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