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6.30 , 18:59

史海钩沉:好莱坞与墨西哥大革命

小编按:
我总喜欢读那些「看上去毫无头绪又没有用处的东西」。看南美革命史,对我来说就是读航天飞机的说明书。

我们的电影史老师都把「好莱坞故事片」从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算起。那之前呢?是谁第一个想到通过剪辑拼接素材将故事的呢?我不相信埃德温·鲍特一个人就开天辟地自立门户,改写了电影的发展。但再怎么说,我也不会把墨西哥大革命和好莱坞电影联系起来,直到我读到这篇南美革命趣闻,才发现《火车大劫案》之前的故事。

而这正是我「乱读」的乐趣所在。

[-]
庞丘·维拉(Pancho Villa),在1941年Mutual电影公司的电影中扮演自己。但是这位墨西哥起义领袖真地与好莱坞签订了协议,照着电影导演的意思打仗吗?

有句话叫: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叫「真相」,这话得要搁在1901~1902年间的墨西哥那段革命史里,才显得尤为正确。

在那段血色乱世里,多路革命豪杰把波费里奥·迪亚斯,这个从1876年就开始统治墨西哥的独裁者,围在了首都墨西哥城,唱楚歌给他听——其中最著名的是埃米利亚诺·萨帕塔领导的「南方自由军」,还有奇瓦瓦人的「北方独立军」,奇瓦瓦的带头老大,就是威震四方的大盗庞丘·维拉。同样著名的还有后来的三场野蛮卓绝,混乱无休的内战,以及战争里的电影生意。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的大革命家庞丘·维拉同志,竟然在1914年,被当时好莱坞最大电影公司签下,成为了职业演员。传说在合同里,他们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庞丘·维拉要把革命情怀与电影艺术结合起来,要打出电影感的镜头感,打出革命的暴力美学,以此换来好莱坞的大笔黄金军费。

[-]
美国的镍币电影院

一开始,庞丘·维拉为了找钱打仗,允许好莱坞的摄影师进入他的地盘进行拍摄,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当时电视机还没处卖,「新闻电影」成了一股传媒力量。而且随着电影院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扩张。在1908年跑去镍币电影院看小电影的人,整整翻了一倍。1914年,美国一周能卖出490万张电影票。观众急切想看到更加好玩刺激的新闻短片,早期电影观众这种品味就决定了影片发行的主流趋势。显然,如果革命战场上的新闻电影摄影师,能控制革命家们的革命动作,执导他们的革命姿势,那将是会是巨大的优势,特别是这个庞丘·维拉将军,因为他的地盘就在美墨边境上。

[-]
当时的美国媒体对墨西哥人充满了偏见

使庞丘·维拉和Mutual电影公司的故事变得怪怪的,是外界对合同条款的猜测,据说是这样的:

在1914年,一家好莱坞电影公司与墨西哥带头革命家庞丘·维拉签署了一份协议,革命家同意按照电影公司的高管安排,进行革命战争,以换来电影公司25,000美金的报酬。电影公司的拍摄人员将加入革命军,电影导演将执导庞丘·维拉的军事行动。因为拍摄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所以革命家只能在上午9点开始革命,一直革命到下午4点结束。维拉同志经常把各种革命口号喊到一半停住,等着摄影师调好机位,才能继续。

[-]
电影 And Starring Pancho Villa as Himself 海报(无超载鸡)

听着就扯淡对吧——真把革命当蛋扯。但是就是这样的蜚语也能变成了流言。而且,关于这位传奇革命家的这个扯淡故事,在2003年被拍成了电影。据右鼻子和右眼说,维拉将军同意,只有Mutual电影公司的摄影师才能出现在他的战场上工作。而且,如果摄影师没有拍到他想要的镜头,没问题,北方独立军可以把战斗再给你演一次!由于拍摄工作只能在白天的进行的规定,这种限制也被编成了段子;在副手莱斯利·伯特利的半真半假的回忆里,维拉曾和导演说:「别慌,哥们。如果你的摄影机觉得早上4点的光线不行,好的,没问题。我们就改到6点开战。但是不能再晚,到时候我们就去拼命了,行吗?」

关于维拉将军的演艺事业的八卦,最后大多是这样的结局:

拍完的胶片被拿回好莱坞,但是内容实在太离奇了怕观众无法接受——于是大部分的场景只能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重新补拍。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且,这段真事儿的确值得一说。通过对维拉将军和他的演艺事业的研究,可以明确关于墨西哥革命的这些历史胶片可信度有多高,并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而且如果流言源于史实,又有足够多的人愿意相信,那段子就会通过这种古怪的方式成为「真相」。

首先我要指出,墨西哥大革命是20世纪第一场「媒体之战」,战斗不光在发生在战场上,也在新闻和电影宣传里。美国政府和人民的态度——支持或者反对某一方,将成为决定战事发展的关键。因此,墨西哥的革命家们对新闻宣传的看法从,从对民众的粗糙官样声明,变成了主动掌握舆论舆情,和试图控制在墨西哥漫山遍野的新闻摄影师和记者。在这些记者中,很多人都是缺乏经验又只会说英语的美国人,急于想在火热的革命里捞个名声,不断在联邦军、庞丘·维拉的独立军和南方萨帕塔派转换阵营,结果就是真相、假象和重构的混乱史料。

很多是带有「墨西哥人都是臭流氓」的偏见,里面还有大量的利益关系。很多美国传媒大亨在墨西哥都有商业投资,其中就包括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他在墨西哥北部拥有大片农场。他迫不及待地要求美国介入墨西哥局势,因为维拉将军的革命军正在毁掉他的资产,包括6万头牲畜。但是还有更要紧的「票房压力」,和电影市场大爆炸的时代背景。特别在战争后期,他越过美墨边境,袭击了新墨西哥州的小镇以后,维拉将军被描述为一头「凶残的野兽」。

有许多报道非常夸张,比如在《Literary Digest》的鸡血报道几乎让人能看出黄疸来:

数不清的战斗已经打响,各方面的将领都嚎叫敌军被崩垮,撕烂,炸飞,宰杀并被彻底摧毁,源源不断的活人冲向战场争当炮灰不见丝毫怠慢……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枪火连天,敌人却越打越多的战争……

[-]
庞丘·维拉将军(中间)在与Mutual电影公司签约的仪式上,他满脸都是「兄弟们钱妥了」的笑容,身后是Mutual电影公司的标志。

激烈的新闻大战让新闻记者开始胡编乱造。三路革命军的首领——维拉将军,萨帕塔和维克托里亚诺·韦尔塔都争相抢通告,提高曝光率,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描绘成接受美国支持和援助的最佳人选。韦尔塔就不太会和媒体打交道,他强迫摄影师把他拍摄的竞选场景放给他看以审查内容。但维拉就抓住了机会充分表现自己。上图就是维拉将军和其它革命家一起,与Mutual电影公司签约的场面。

纽约时代周刊在1914年1月7日发表报道:

庞丘·维拉将军,墨西哥北方护宪军的领导人,为了未来的战争军费,与Mutual电影公司的Harry E. Aitken签约……维拉将军将向电影公司提供拍摄机会,记录他把韦尔塔赶出墨西哥的过程,他的合作人Aitken先生将负责把影片销售到墨西哥非战区,和美国,以及加拿大。

这份合同除了泛泛地允许Mutual电影公司的摄制组进入战区以外别无其它。几周以后的「奥西纳加战役」中,维拉将军攻打有5,000联邦政府军守卫的奥西纳加镇,许多记者说,维拉将军乘着摄影师还在架机器的时候,就拿下了战斗,于是关于合同里有特殊条款的谣言开始了。

[-]
为了革命,庞丘·维拉将军穿上了好莱坞的戏服

纽约时代杂志报道说,革命军愿意向摄制组提供一些「特别的配合」,维拉将军脱下军装,换上电影公司定制的夸张戏服,使得他看上去让观众印象深刻,戏服属于Mutual公司,演完还是要还的,而且只能在Mutual公司拍摄的时候穿,还有其它确凿证据表明革命军配合摄影师重新表演了一遍战斗。导演拉乌尔·沃尔什要求维拉来演一段「维拉将军正朝镜头跑来」的戏,就是这篇文章的题图上的样子,他在街道那头翻身上马,呜哈挥鞭,双腿一夹,以90迈的速度冲向摄影机。吓得摄影师大喊。

在维拉将军与电影公司的合约中,并没有那些公众猜测的古怪条款,在现存墨西哥城的一份合同拷贝里,也没有找到那些让这件事成为谈资的所谓条款。合同所提到的,只是Mutual电影公司被允许拍摄维拉将军的战争画面,而维拉可以从发行收益中分得20%的利润。

[-]
1941年1月11日,纽约时代周刊上的一幅漫画,描绘摄影机出现在战场上的情况

但是教的会牛倒走,也管不住纽约时代周刊的嘴,在1914年1月8日,他们又风凉话一堆:

如果维拉将军真的在意他的演艺事业,那他就该和导演学学怎么把仗打漂亮了,这样摄影师才会拍到好看的场面。他得学着在光线条件适合拍摄的时候大开杀戒,而且每枪都得把敌人的脑袋爆在焦点里,虽然考虑太多事情,对于军事镓来说,这有点干涉太多了。

好在维拉将军不看报,没有听他们胡编乱造改了革命路线。他们之间的合同还有几个礼拜才到期。但是随着美国电影观众的口味需求,Mutual电影公司从一开始的单纯的「纪录片」拍摄计划,改成了「维拉将军的故事」,希望用战地记者的素材,剪出一个故事片来。影片名字也想好了,就叫《维拉将军的美好生活》,这可能就是「新闻影片需要会来重拍才能看」的谣言的由来。影片1914年5月在纽约首映,一部普通的故事片而已。故事里维拉将军的背景也被「合理改编」,从佃农出身变成了富农中产,剧情是他的妹妹被联邦军混蛋□□后,维拉成了给妹妹复仇的怒汉。美国观众爱的口味:美女特写、枪战、狗血剧情。

看一下当时的情况,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电影公司改变了主意。维拉将军已经在合同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了,下面就看Mutual公司的摄影师能不能把场面拿回来。但当胶片在1月22日交到纽约总部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失所望。这和普通观光客能拿手机拍到的内容的根本没有什么两样嘛,这合同不是白签了。美国《电影世界》杂志1月24日报道说:

画面里没有战争场面,他们只拍到了些奥西纳加周围的穷山恶水,和战斗结束以后的镇子,一个派出所,还有个小广场。被俘虏的士兵和缴获的枪械。维拉将军检阅部队,联邦军囚徒,还有往美国方向逃跑的难民。

[-]
美国摄影师L.M.Burrud的工作照

Mutual公司的合同条款,对于当时的摄影技术装备和水平来说没有什么帮助。摄影师没法在战场上安全地完成摄影机位选择和拍摄,甚至都没法安全抵达战场。就算在奥西纳加战役中得到了指挥官的配合和各种方便,他们还是失败了。不管Mutual公司怎么吹牛皮,那时候的摄影机笨重难弄,只能固定在三脚架上手摇拍摄。在真正的战场上摆出这么个大家伙就是找死。在这幅照片里,摄影师 L.M.Burrund 正在拍摄,旁边是两个印第安人枪手保护着他,但是摄影师能交差的胶片,还没有保镖腰上的布条长。在枪林弹雨火炮连天的战场上,摄影师能安全拍摄的,只有用长焦拍一百里开外地平线上的炮火和移动的人影。

摄影师和他们在美国的老板对此反应各不相同,美国人对于战争新闻片的血目热盼,商业压力之下,老板继续给摄影师施压。摄影师特雷西·马修斯,两年后代表 Hearst-Vitagraph新闻电影公司,随军队,去教训越境进攻美国城镇的庞丘·维拉,他回家以后发现流传着一个关于他在战场上的勇敢轮起摄影机摇臂,拍摄战争画面的恐怖传说:

我的一个脚夫微笑着看着我工作,他笑着笑着,突然手捂住肚子,向前一倒,在地上蹬腿……「开机!」我大喊道:「这就是我想要的!还有喘气的吗?!赶紧把这些崩在镜头上的碎肉弄走!」

……

说时迟那时快,一颗子弹吹着口哨飞过我的耳梢,击中了我的摄影机,碎片扎了我一脸。机身开裂,我疯了一般用手去护住裂口,但是胶片还是吐了一地,在阳光下飞舞曝光而死……

但是这种「我的作业被狗吃了」的解释只能用一次,大部分新闻摄影师只能自己准备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案;一次墨西哥之旅意味着要拍到最刺激的战争场景来满足美国人的恶趣味,行话就是「重新剪辑」——这还算有点职业道德,还有干脆当自编自导,把所有素材重新拼凑一通交差。

随着这种捏造手法在墨西哥战场上愈演愈烈,一些深谙此道的老手干脆开班授课大谈成功经验。当然,那些勾肩搭背去电影院找墨西哥人寻开心的美国人也真好这一口(当时这是最热门的题材)。电影公司争相宣传自己的新闻电影:「本片史上最真,如有雷同,拿命来抵!」

琼斯的竞争对手,弗里茨·阿尔诺·瓦格纳终于把战场的最真实画面带给了美国观众,他代表百代公司去了墨西哥,其后又在欧洲发展电影事业,他说道:

我在墨西哥经历过4次大的战役。每次我都被警告不许拍,摄否则联邦军的将军就会把我抓起来。有一次他也被吓到了,不是因为他看见我正摇着曲柄使劲拍,他应该当场就把我逮捕了,而是因为革命军就在眼前,他不得不赶紧逃命。

但也有一小撮更走运的摄影师,在准确的时间出现在准确的地方,拍到了有用的战争场面。一位墨西哥大革命早期的摄影师这样说道:

巷战是最容易拍好的,如果你在路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四周都是能保护你的建筑,说不定就有机会拍到几尺好素材。我在墨西哥城拍到了不少好东西,波菲里奥?迪亚斯的继任者Madero被暗杀,我拍到他的一个跟随者,在距我30码的地方被一枪轰掉了脑袋。

场面是好看了,真人爆头虽然看上也足够带劲,但因为太过于暴力,这些影片也无法在美国播放。所以新闻电影摄影师抱怨道:「既然不让上映,那送我们去战场干嘛?」

许多制片公司很快发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等战斗结束以后,让附近的士兵在镜头前面把战斗场景再演一次。但这样做也有会发生危险——有一个摄影师说服了一队士兵,帮他演一下抵抗「美国入侵者」的场景,但当士兵们发现自己成了「被高大威武的纽约客暴揍的萎缩墨西哥流氓」,觉得「国家荣誉遭到了践踏」,必须当场予以纠正,齐刷刷地就朝他们开火,摄影师意识到自己小命就要不保,立刻圆润滚走。

好在对于摄影师来说,还有更安全的交差办法。随军摄影师维克多·米尔纳,跟着海军跑去占领墨西哥港口维拉克·鲁什,这件事情比较复杂,这里就不细说。反正维克多登陆以后,城市已经老老实实处于美军的控制之下。他很快找到了一个在墨西哥和美海军两边,路子都挺粗的朋友:

[-]
1941年8月,美海军占领港口的新闻电影,经过维克多·米尔纳重新编排的大获成功

他把当地的将领都召集到邮局,重新排演了一次战斗场面,我确定这要比真实场景要好看的多……这是我们在美国剧院里放过的最火爆的新闻片。我相信没有人看出来这是演戏,射击是分几次拍摄的。

本文译自 smithsonian,由 Junius 编辑发布。

小编: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电影从发明,到学会叙事,原来是被逼疯了的战场摄影师推动的,我觉得这段应该在电影史的教材里,稍微提一提。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