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18 , 12:10

黑人牙膏和中国的种族问题

上周五,中国最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发布了一份增刊——非洲周刊,该增刊主要关注中国人在非洲的融入程度,以及许多非洲人在中国的突出地位。”《中国日报》提到中国和非洲外交官的对这份周刊的交口称赞,称将增进双方对彼此的理解,特别是非洲人对中国的理解。文化部部长蔡武声称这份周刊将会给非洲人民一份综合而可靠的中国国情指南。中非人民友好友谊协会会长Abdul'ahat Abdurixit称《中国日报》非洲版本的诞生将会理所当然地促进中非之间的交流。

增进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理解是一项宏伟的目标。在2006年的中非高级会议上,指明通往飞机场线路的告示牌就显露了“颂扬”非洲人的目的;尽管有一个或数个告示牌上描画了一个鼻子上有骨头穿过的人,指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人。2012年6月中非高级会议召开前的一个月,当一个尼日利亚人被发现死于刑事拘留期间,非洲人在广州发动了一场暴动。时代杂志的记者 Hannah Beech发表报道称“中国社会媒体对最近在广州发生的这场暴动的回应带有令人失望的排外情绪。” 她同时注释说明这片非洲人聚集的广州地区被称为“巧克力城市”。

当这么多轶事证据发生后,实在很难不伪善地去概括中国人对非洲人民的看法。因此我将仅仅引用一个中国的英文教师招聘者曾在北京对我说的话:“我们尽量不去雇佣黑人。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吓到孩子们。”

[-]

一个著名的有关中非种族理解分歧的例子是“黑人牙膏”。这是中国最有名的牙膏品牌之一,我(原文作者)曾经于2010年在《新闻周刊》写过关于它的一个故事,而在周五与我交谈过的一位高露洁品牌代言人则坚信它将仍旧占有百分之五十的市场份额。它的徽标上是一个戴着大礼帽的歌手,被白色光环笼罩着,笑着露出一口闪亮的白牙。这个品牌普及度太高以至于无数山寨产品随之产生,例如“黑妹牙膏”。黑人牙膏在英文中被称作Darkie,但是在19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报道了一则公开与高露洁叫板的新闻,导致黑人牙膏这个品牌将它的英文名改为不那么带有冒犯性的“Darlie”。这个品牌还修改了徽标,把徽标从既带有冒犯性又不吉祥改得纯粹只是具有冒犯性。

在北京的□□快餐店工作的小吴在2010年这么对我说“黑人与白人的唯一区别是黑人有更加洁白的牙齿。” 。如果《中国日报》以及中国其它国家机构能够成功地强调非洲人在中国的“突出地位”,那么是否仍有中国人把牙膏同黑人联系起来就无关紧要了。本文译自 FP Passport,由 amor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