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09 , 19:00

《Nature》也黑叶诗文,不过后来道歉了

# 闻兴 同学投递:

前几天在nature的网站上发了一篇质疑叶诗文的奇葩文章,遭到我国phd的抗议,nature进行了大规模的评论删除,包括在facebook主页上对此事的评论。今天刚刚(8月7日)给出了致歉及editor note,并加入了一位中国phd的评论,评论非常精彩。

[-]


《Nature》原文:Why great Olympic feats raise suspicions : Nature News & Comment,下为翻译:

在奥运会中,多快才是 “不正常的快”?于周六取得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的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后,16岁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便饱受质疑。赛后,一些游泳专家怀疑叶是否在兴奋剂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不过她从未在禁药检测中检出阳性,并且国际奥委会周二已发布声明叶通过了赛后药检。

后续的一些争论逐渐被导向了种族歧视和政治斗争的色彩,然而缺乏科学含量。(笑。。)《自然》则关注这些运动员的过往成绩以及人类的生理极限,能否以及怎样被用于抓到作弊者。

(评:这一段用叶诗文引入,虽提到药检清白,却并未给出“清白”的论断,反而收束于“怎样抓到作弊者”,这种语境是否有暗示成分?)

叶的表现太猛(反常)了吗?
没错。她于本次奥运会上的400米个人混合泳成绩,比她在今年7月另一项大赛上创造的“个人最好成绩”还快了7秒。但真正引人关注的是她在最后50米的表现:她比大美利坚国的罗切特(美国壮汉)在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中的最后50米冲刺还快(并夺得金牌),要知道那可是该项目历史上第二快的成绩。

清白的药检结果,难道不能排除服药的可能性吗?
不能。“罗斯·塔克”(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如是说。他指出,这帮运动员更有可能在平时训练时服药,因为平时药检不那么严格。“每个人在奥运会上都能通过药检。比赛期间几乎没有人会被药检检出。”塔克说道。

赛外药检更有可能抓住服药者,他说,但是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常年追踪检测则缺乏可行性。“对运动员的成绩进行追踪并记录,或许可以帮助反兴奋剂官员更好地利用其手头的资源”,Yorck Olaf Schumacher(德国弗莱堡医药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如是说。他2009年跟人合写了一篇文章,指出成绩档案分析法可作为一种反兴奋剂的工具使用。“我个人认为这是限制怀疑范围的廉价的好方法,毕竟,任何服药都会导致运动员更牛逼的成绩。”YOS表示。

“生理护照”是通过测量运动员血液的一系列特征来寻找服药的生理学证据的手段。其原理和成绩档案分析(见参考文献)相类似。该方法于08年被引入后,2009年曾在自行车项目上检出西班牙自行车手东尼奥·库洛姆的血液数据异常,而随后的有针对性的药检则发现使用了违禁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如何利用成绩来抓捕作弊者?
Schumacher说,反兴奋剂机构需要更好的方法,以便从大量比赛结果中识别出异常表现或异常模式。要实现这一点,运动科学家需要建立包括每一项赛事和每一场比赛的数据库,以追踪运动员是如何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提高的。对运动员成绩进行纵向追踪所得的数据,会被拟合到统计学模型中,从而推定,参照于人类生理极限和过往成绩,运动员是否快得不正常。

运动员会否因为表现太好而遭到区别对待呢?
“那是不公平的”,Tucker说,“药检依然是最终裁定的唯一手段,且必须是如此。” 近年来,在自行车项目中,兴奋剂检测官员成功发现了一些有异常血液特征的运动员,即便这些运动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违禁药物没有被检出。但成绩异常和服禁药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且成绩会受到太多外部因素的干扰,所以用成绩来裁定运动员违禁是不合理的。塔克说:“当我们在检查这位年轻的中国游泳运动员所打破的世界纪录时。但这还是勾起了人们的一些疑问。”

(原文完)


原文的编辑更新(EDITORS’ NOTE/updated 6 August 2012):
这篇文章招致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愤怒的反馈。评论的数目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我们娘炮的在线评论系统挂掉了。。:从而导致了其在发布新评论的同时删除了旧的评论(是吗。。。?)。我们对于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表示深深地歉意。有些同志认为是我们大Nature故意审查那些最激烈的批评从而删掉了那些极具说服力的回复。 这明显不是我们干的啊!我们Nature最欢迎那些对于我们发表的文章的怀疑和批评的想法(当然我们还是手动删除了一些违反我们伟大管理条例的评论,包括一些谩骂和诽谤的评论,和一些中国读者们的过激言论)

8月8号更新:
我们终于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啦!但是为了不再发生这个问题,我们关闭了这个文章的评论~~~啦啦啦

很多读者指出为啥我们要悄悄的把原文的标题从“成绩档案可以帮助抓住作弊者”改为“成绩档案可以帮助洗清嫌疑”。原来的标题对于亲爱的叶诗文并不公平,并且有些题不对文。我们对于原来的版本表示抱歉。我们同时对于原文中的错误表示抱歉:叶诗文的成绩相对于2011年7月提高了7秒而不是2012年。我们已经改正啦。

我们为这些错误向我们的读者道歉,同时为了“非故意”的删除评论道歉。同时我们刊出一个我们认为在千千万万的评论中分析最深刻的一个:

FROM LAI JI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Nature你这丢人的货!从前很多科学家,包括我(及译者)都认为nature是最有影响力最有权威的最牛逼的自然科学杂志啊!结果你这货居然发这么个,等一下,毫无技术含量含沙射影以偏概全充满偏见的, 这种所谓“文章”??当然,这不是一篇在高级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的那种,由同领域专家进行评审并且由哪些挑剔的编辑仔细检查的那种真正的学术“文章“。但是,作为一个面向普通大众,使其接触并了解科学的渠道,nature的编辑们和本文娘炮作者至少应该展现给读者----”事实“,当然你们悲剧了。(作者的 背景更是可圈可点,普通master, Ewen joined Nature in August 2010, after 2 years at New Scientist as Boston-based biomedical reporter. He attended the science writing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and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in micro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首先,娘炮作者为了说明叶的成绩的“不正常“提升,比较了她在本次奥运会400米个人混合泳及2011年世锦赛的记录 (分别是4:28.43 及4:35.15)。作者痛下结论,叶诗文取得了”不正常“的7秒(6.72s)的进步。事实上,叶之前的个人最好成绩其实是亚锦赛2010上的4:33.79。这么一来她的成绩提高为5.38秒。在赛场之上,0.1只差已经可能导致金牌和银牌的差距。所以我个人认为毫无理由将5.38秒近似为7秒。

其次,如我之前指出的。叶只是一个处在发育期的16岁的小姑娘。对于一个成年泳将来说在两年内提高5秒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是普遍现象。在一次对于袋鼠国金牌得主lan Thorpe的采访中,他表示他的400米自由泳记录在他15-16岁间提高了5秒。当然,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原文作者这样的娘炮,可能有些难以想象一个顶尖的运动员在他或她的成长及接受科学持久的训练后,他们的成绩可以有着怎样的提高。但是仅仅是因为“我擦,这对我来说真是难以想象的牛逼“从而急于下“不正常“这样的结论就实在太不专业了啊!

再次,将Ryan Lochte 于叶的最后五十米相比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可以有更好的翻法)。当然,Lochte的最后50米是比叶慢,但是他的前300米可是tmd大把大把的领先于叶啊!他可能只是选择在最后保留一点体力以备接下来的比赛(当然这是否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努力去赢得比赛“,就像最近羽毛球的处罚事件)。而相对的叶,是被训练为在300米后用自由泳,她最擅长的泳姿,去赢得比赛。原文的娘炮作者,完全无视这一竞技上的区别,同时无视Lochte那比叶快23.25s的记录,给读者建立了” 一个女同学战翻在同样运动中最牛的男人“这一听起来完全不可能的现象。即使我们先将性别问题放一边,但是对于读者来说这依然是一个可疑的问题。

第四点也同样是一个以偏概全的例子。在同一比赛中,共有四名男泳将在最后50米比Lochte (29.10 s)和叶(28.93 s)都游得快:Kosuke Hagino (28.52 s), Michael Phelps (28.44 s), Yuya Horihata (27.87 s) and Thomas Fraser-Holmes (28.35 s). 如果只看最后五十米的话,Lochte可不是你应该用的最好的例子啊,娘炮作者。真是不明白作者想表达怎样的逻辑?是不是想说因为Lochte是冠军,所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都应该是最快的?这就是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所谓“科学“?

第五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作者援引了Ross Tucker的话并暗示药检并不能完全检测出服用禁药者。这种不可知论是nature想灌输给读者的吗?如果急于这种标准的话,我估计至少一半以上的Nature刊登的学术文章要被撤下来啊。那些学术文章的作者应该如何向编辑和审稿者证明他们的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呢?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证明他们的理论在其他情况下也某些程度的适用,这样的文章已经可以发表了,除非有反例出现。我可以理解作者有着于科学思想很重要的对事事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他应该尝试去写一篇正式的学术文章来讨论叶是否适用了一种高科技的难以检测到的兴奋剂,如果存在的话应该是在过去四年研究出来的(很明显北京的时候还没有,要不为啥不用然后让群众们爽一下)。

但是这篇文章可以被解释为所有的运动员都服药了,但是检测官员太水所以检测不出来。这可能是事实,但如果FINA(国际泳联)对叶展开调查的话是不可能查不出来她是否服用禁药的。除了在审查中作弊,我实在想不出来如何能够在药检中取得一个伪造的阴性结果。当然也有很小的几率,很小,运动员能逃过检测,但是我们能够以偏概全的说药检是无效的吗?让我们从实际出发,WADA还是很尽职的。叶的尿样将会在赛后保存八年,并在将来接受一系列的更先进的测试。在定罪前嫌疑人都是无罪的,是这样的吧?

第六,我要指出的是,常规药检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货了,娘炮作者又show下限。在WADA发布的新闻稿中,奥运选手的药检在轮蹲开幕式前的6个月就开始了。其次,107名运动员被禁止参加本次奥运会,这可能是作者提到的“大部分运动员都能通过比赛中的药检“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那些通不过的根本无法参加比赛。当然作者会说一个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前事先服药再欺骗药检,但我很难相信这是叶的情况。

总的来说,娘炮作者虽然没有伪造任何数据,但他确实故意或无意的以偏概全的使用数据。在我看来,如果想中立的来讲述一个故事,一个从科学的角度来阐述服用禁药的嫌疑的故事,那么最好是全面的给出所有的事实并让读者自行判断(原文蛮精彩:You are entitled to y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cts, and the expression thereof in your piece, explicitly or otherwise, but showing only evidence that favours your argument is hardly good science or journalism. Such an article in a journal such as Nature is not an appropriate example of how scientific research or reporting should be done.)。


其它一些中国读者评论可以在人人网这个贴围观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