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研究
德国小蠊:从印度农田到你家厨房
德国小蠊起源于印度,现已遍布全球。
一项新的基因研究追溯了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起源,这种蟑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害虫,且只生活在城市环境中。
大多数蟑螂不会打扰人类。它们在地球上的多样生态系统中存在了1.3亿年,帮助回收它们所食用的有机物质。今天,大约有4000种蟑螂,其中不到1%生活在人类周围。其中,只有一种——德国小蠊,占据了全球大多数害虫的比例。现在,科学终于追溯到了它们的历史。
事实证明,德国小蠊只生活在城市环境中,没有野生种群。那么它们从哪里来呢?尽管名字中带有“德国”,人们从未相信它们来自欧洲,因为该地区没有其他Blattella属的物种。
德国小蠊在欧洲的首次历史记录大约是在七年战争(1756-1763)期间。它的俗名因不同的国家而异:俄罗斯人称其为“普鲁士蟑螂”,而他们的对手则称其为“俄罗斯蟑螂”。最终,瑞典生物学家Carl Linnaeus在1767年在德国采集了一些标本,并命名为Blattella germanica,但他其实并不知道它们的起源。
曾经有人认为这种蟑螂可能来自非洲,直到1950年,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印度进行了一次探险,发现了另一种非常相似的蟑螂。它来自亚洲的假说成为最广泛接受的观点,但它们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仍是个谜。直到现在。
一组科学家从17个国家采集了这些节肢动物的DNA样本,并比较了它们的序列。结果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使他们能够追踪德国小蠊从起源地到我们家的旅程。
德国小蠊的基因序列几乎与孟加拉湾的Blattella asahinai相同。这意味着这两个物种在大约2100年前分化,可能是当时印度农民离开农村搬到城市时发生的。
大约1200年前,它们首次离开印度,向西迁移,但未走得太远。后来有另一波迁徙到达了印度尼西亚,而仅在270年前,它们到达了欧洲,这与七年战争的记载一致。最终,它们在120年前殖民了世界其他地区。
对此,研究作者在The Conversation中解释道:“我们认为全球贸易促进了这种传播,因为在有文化联系的国家中,种群更为接近,而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
此外,德国小蠊是一种热带物种,其最佳温度在25ºC到32ºC之间(77ºF到90°F)。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室内条件如供暖和建筑隔热得到了改善,蟑螂能够扩展到温带地区。电梯、自动扶梯和发电机的机械和电动机热量也起到了帮助作用。
令人惊讶的是,两种如此相似的蟑螂,一种留在了印度的田野中,而另一种则完全城市化,跟随人类遍布全球。到底是什么因素触发了动物生活方式的这种改变?
高繁殖率和更强的群居性
除了寿命短,德国小蠊还以其较小的体型为特征,这使它们在资源有限时能维持更大的种群。这意味着更短的时间内有更多的蟑螂,从而加快了进化速度,提高了适应能力。德国小蠊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如新的建筑材料、新的食物类型和其他人类因素。它们也容易对杀虫剂产生抗性。
但Blattella germanica和Blattella asahinai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德国小蠊是群居的,这使得更多个体能够在室内的小庇护所中生存。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大多数在城市中被认为是害虫的动物物种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如老鼠。
德国小蠊在所有可以被认为是害虫的蟑螂种类中,展示了最先进的社会组织。当它们被孤立在群体之外时,会出现“孤立综合症”。症状包括性成熟延迟和各种行为障碍,如觅食减少和对潜在繁殖伙伴的选择标准降低。
此外,当它们被孤立时,会减少体表上分泌的碳氢化合物的量。这些分子负责调节它们的社会行为,使它们能够在相关蟑螂之间相互识别,并决定与谁交配。相比之下,其他蟑螂种类并不会表现出这些症状。
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一种由于它的高繁殖率和群居行为,已经完美适应城市生活的蟑螂种类。我们创造的舒适家居环境也为Blattella germanica提供了便利,目前没有任何杀虫剂能够有效地消灭这种如此容易适应的动物。很可能,只要地球上还有人类,德国小蠊就会一直伴随我们。
本文译自 EL PAÍS English,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