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09.10 , 18:14

引力不是量子坍缩的原因

意大利大萨索国家实验室的一项地下实验表明,引力不太可能是量子坍缩的原因。

众所周知,单个微观粒子平时以几率波的状态占据空间:既在这儿,又在那儿,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按教科书说的,观察粒子的行为会使它 "坍塌"成单一的现实,随机出现在某个位置中的一个。但是把人类的观察的行为与物理事实搅拌在一起,就必然会牵扯出“意识”和“灵魂”之类的概念,甚至会动摇“客观事实”的基本理念。

即便量子力学真的完全正确,物理学家们对量子坍缩的机制也持保留态度。现在,量子坍缩最合理的机制之一——引力说——遭遇重创。

20世纪60年代,匈牙利的物理学家Károlyházy Frigyes和80年代的Lajos Diósi分别提出了引力假说。其基本思想是,同一个粒子处于空间中的不同位置,但粒子自身的引力场会跟着粒子同样处于不同的位置。源于不同位置的同一引力场,自身与自身之间相互接触和作用,导致量子态的坍缩。

牛津大学数学家,著名的罗杰·彭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末公开支持这一假说,因为他认为,它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即测量本身以某种方式导致坍缩。"比起因为有人看(引发坍缩),它才是单纯的物理学概念。"

尽管如此,假说似乎不可能用任何现实的技术来探究——直到现在。新技术让一切变得可行。

坍塌粒子会随机旋转, 加热它所在的系统,"就像你踢了粒子一脚。"法兰克福高级研究所的桑德罗·多纳迪说。

如果粒子带电,它旋转时就会辐射出光子。而多个粒子在同一引力场中颠簸,就会同步辐射。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研究人员用咖啡杯大小的锗晶体制造了探测器。他们寻找锗原子核中质子发出的过量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些射线在材料中产生电脉冲。

科学家们选择了这部分光谱,以最大限度地放大。然后,他们用铅包裹晶体,并将其放置在意大利中部的大萨索国家实验室地下1.4公里深处,以屏蔽其他辐射源。在2014年和2015年的2个月里,他们看到了576个光子,接近于自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所预期的506个。详细的实验报告前天发表在《自然·物理学》上。

相比之下,彭罗斯的模型预测说,应有7万个光子。所以该实验起码制约了引力坍缩假说——如果不是彻底否定的话。

彭罗斯对实验表示欣赏,但他认为这还不能否定他的模型。他在疫情封锁期间创造了一个新的改进模型。"它不会辐射出能量。"在这种情况下,重力可能会导致坍缩,然而却隐藏了自身的踪迹。(彭罗斯德高望重,现在的学术地位和威望略有点像当时年迈的爱因斯坦……就连做派都差不多。凭借超卓才智,当实验不支持自己的理论时,竟然硬把理论凹进去规避了实验结果)

新不伦瑞克罗格斯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Maaneli Derakhshani说,其他因素,如锗质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掩盖信号。总之,如果重力确实会导致坍缩,那么这个过程必须比彭罗斯最初提出的模型更为复杂。"但理智的看法是,果汁不值得再榨一遍啊。”*

*Derakhshani的俏皮话是说,彭罗斯修正模型规避现有实验事实的做法,就像是把榨好的果汁倒在榨汁机里又榨了一遍。既耽误时间又无用。

本文译自 sciencemag,由 majer 编辑发布。

赞一个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