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12 , 14:00

14个月的南极生活致使探险者的大脑萎缩

呆在人车汹涌的城市久了,人们就会想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放空”一下自己,洗涤一下心灵;于是每年的那几个小长假就出现了人山人海的挤人旅游潮。

但是,物极必反,放松也是有限度的,有研究显示,如果呆在过于荒凉的地方太久,你的脑子可能会变得更糟。

这个月,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员 亚历山大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说,通过对在南极科考站生活了14个月的探险者们的研究,他发现,在南极洲这种鬼地方呆上一年以后,探险者们的脑子萎缩了--原因可能是“孤独”和“无聊”。

研究对象是8名在南极工作的探险队员,他们要在德国设立的诺伊迈尔3号研究站里工作很长时间。

亚历山大用核磁共振扫描了8个人的大脑,在工作期间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并抽取血液样本以供化验。这些检查可以测量探险队员们的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分子)水平--简单说,BDNF是一种对脑子很重要的蛋白质,内行的蛋友可以科普一下。

当科考工作完成,探险队员们离开南极,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以后,研究员会再次扫描他们的大脑。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缜密的准备过程,科学家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数据。通过对比科考工作前后的探险队员的数据,以及交叉比对和探险队员年龄、性别相仿的志愿者们的数据,研究员发现,这些探险队员在一年多的南极洲工作之后,大脑的平均灰质变少了,海马体出现了明显的萎缩(海马体对认知和记忆能力非常重要),他们的“BDNF”水平也下降了。

亚历山大说,在南极工作是非常乏味的,探险员们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常年呆在一个地方,和一小群人一起工作和生活,平时就是一天天的盯着窗子外边看,除了一片洁白的雪地,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日子是无情又无趣的,很可能是因为这些环境因素,导致了探险队员们的大脑萎缩,BDNF水平下降。

当然,科学家是非常严谨的,亚历山大表示,这次研究只有8个观察对象,规模实在太小了,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大家应该谨慎看待,客观分析。

好在这种大脑萎缩是暂时的,亚历山大说,只要探险队员们回到正常的充满交互的有趣生活中去,很快他们的脑子就能恢复。

通过这项研究,人们明白了孤立的环境会对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之后就可以想办法让那些长时间在极端无聊、极端乏味的环境下工作的人们不再受到伤害。比如不远的将来,去火星工作的探险家。

本文译自 gizmodo.com,由 暴雨里的水 编辑发布。

赞一个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