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2.28 , 17:00

公众遗忘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公众遗忘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图 b(左):在初始交往记忆为1的情况下,查看了不同衰退参数对双指数模型的影响;图 c(右):将双指数模型与传统的指数模型和对数正态模型进行了对比。(图片来自论文)

这并不常见:翻开一篇数学论文,最先映入眼帘的却是巴勃罗·聂鲁达的一首诗歌。但是,最近在学术期刊《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就是如此开头:“Es tan corto el amor,y tan largo el olvido。”翻译?“爱是如此短暂,忘却是如此之久。”

这篇题为《集体记忆和注意力的普遍衰减模式》的论文,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尝试,旨在以量化的方式分析公众对共同经历的遗忘速度。因为个体经历五花八门,难于分析;而一首热门歌曲却可以同时出现在所有人的回忆里,这种就属于共同经历,与之类似的,《泰坦尼克号》的上映或在新闻上看到克隆羊多莉诞生也属于共同经历。公众对共同经历的记忆,就是集体记忆。而这里的科学家试图将集体记忆这一最抽象的认知现象转化为冷酷的方程式。

论文的主要作者、实验物理学家Cristian Candia对社会复杂性产生了兴趣。信息时代,研究此类课题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我们的眼球受到了有效的监控,我们的在线行为被大数据系统疯狂采集,而Candia所要做的就是将维基百科搜索量或YouTube播放量转化为可操作的数据。

首先,他的团队区分了两种集体记忆。

第一种被称为社交记忆,属于和个体直接相关的共同经历(比如说参加高考或更小范围的,参加同事的婚礼;但宽泛点说,你在社交媒体上哀悼斯坦·李或金庸的去世也属于社交记忆,总之,就是你亲身参与其中的事件,外加你能够在朋友圈看到大量转发的事件)。这项研究表明,随着频繁的社交互动,这类记忆会被迅速淡化——和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相一致。

第二种被称为文化记忆,是你在图书馆和维基百科上能找到的那种共同知识和信息(如鲁迅名言、李白的诗歌、历史事件等)。因为它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记忆更持久。

两种不同的记忆类型为Candia的工作平添了诸多困难。幸好双指数记忆衰退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结果看起来像这样:

公众遗忘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对所有的对象,集体记忆的衰减大致遵循相同的过程,但是衰减的速度却因域而异。人物传记持续的时间最长,能够在集体记忆中流传20至30年。音乐消失得最快,平均只持续了5、6年。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仍然认可披头士乐队的经典,但他们却有意向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经典,但像披头士乐队这样的古老乐队不会经常出现在“沟通或社交活动中”。认可披头士乐队的现代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过他们的曲子,他们以被压缩成符号的代价停留在集体记忆之中——更像是传记,而非音乐本身。

无论是被遗忘的音乐,还是被记住的传奇球员,对Candia来说唯一重要的是找到普遍的规律——他做到了。现在其他人可以借助他建立的方程——如传媒机构可以用它来分析病毒传播视频,唱片公司可能会考虑利用双指数数学方程来指导他们上架金曲重制版的时间。

就Candia而言,他则想要了解死亡会如何影响我们的集体记忆。在2019年,他计划开始一项新的研究,关于公共人物死亡以及随后的讣告、悼词和葬礼直播对集体意识的影响。

为了便于理解,部分术语和定义参考了以往的科普读物,并重写了部分解释性例子。

本文译自 popsci,由 majer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已打赏蛋友(1): 长期潜水蛋友
赞一个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