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09 , 11:00

能治病的“超级便便”

人人都大便,但有些人的大便却格外“优秀”,可能能够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及II型糖尿病。通过对大量粪便样本的研究,研究人员找出了这些“优秀”的供体。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出了一位“优秀大便”的供体,他的大便中“充满了”必须的“有益菌”。“这个实验的成功表明了‘优秀大便供体’的存在,他们的便便能够影响宿主肠道并产生疗效,”研究人员Justin O'Sullivan谈到。“我们观察到‘超级大便’的移植大概能加倍提升的临床缓解率。”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了,这次是首次证实其可行性的整体性研究。以往的研究显示,将“超级便便”从供体“移植”给另一个人,是治疗严重的肠道复发性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艰难梭菌)的可靠治疗方式。

但由于一些原因,在治疗炎症性肠病及II型糖尿病中,粪便移植的有效率只不到四分之一。一些研究显示,结果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粪便供体及其提供的便便的质量。例如在2015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到,9名经过粪便移植后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其中7名的“药物”来自于同一位供者。不过对其它的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有希望的发现,但对粪便移植这种治疗方式的效力还缺乏研究,推论也还不成熟。O'Sullivan谈到,“根据观察,捐赠者的便便中存在菌群数量是最影响粪便移植效果的因素。”每个人的肠道中都有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对于这些复杂的微生物,我们还存在着很多未知,但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才是最健康的标志。

通过对那些“疗效好”的便便的仔细观察,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些样本都具备菌群的多样性,并且富含IBD患者通常所缺少的“关键物种”。这个发现说明,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关键物种”提取出来,可能会提高治疗IBD及其它慢性疾病的成功率。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会更复杂。就像其它移植治疗方式一样,粪便移植的成功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的相容性、免疫反应及某些细菌与病毒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根据对不同疾病的治疗,这些因素还会有所不同。换句话说,一坨便便不能治“百病”,哪怕捐赠者是超人。

“我们希望,如果了解了作用原理,我们能够提高粪便移植的成功率,甚至可以对其它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比如阿兹海默、多发性硬化及哮喘进行治疗实验,”O'Sullivan说到。

该研究已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行走的五花肉 编辑发布。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