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走进科学
如何科学地擤鼻涕
Credit: 123RF
人们流鼻涕主要有三个原因:感冒、鼻窦炎或花粉病。这三者都会让鼻腔粘膜肿胀,流出鼻涕以冲掉感染物或过敏原。
粘膜肿胀和鼻涕都会导致鼻子堵塞,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擤(xǐng)鼻涕了。在感冒或花粉病的初期,鼻涕通常都比较稀,不擦掉的话很容易往下流;后期就开始变稠了,变得很难清理。
较小的儿童还没学会擤鼻涕,所以他们要么会把鼻涕吸回去,要么就任它往下流。通常认为,把鼻涕吸回去会让情况变得更严重。
这是因为鼻涕是细菌滋生的好地方,鼻毛的防护作用如果减少了,细菌等物也会被带入鼻腔。另外,粘稠的鼻涕很容易落入喉咙,引发咳嗽。所以无论如何,及时擤鼻涕都是必须的。
擤鼻涕力度过大、次数过多,可能有风险
虽然极其罕见,但人们擤鼻涕力度过大导致某些身体部位受到损伤的例子还是有的。已有的例子包括眼眶骨折、气体进入大脑导致的头痛以及食道损伤等。
研究发现,有慢性鼻窦炎的人擤鼻涕的方式带给鼻子的压力比没有慢性炎症的人高了大约9130帕斯卡(压力单位),另外,按住两个鼻孔也比按住一个鼻孔带来的压力更大。
鼻腔构造图
Credit: 123RF
又有人发现擤鼻涕带来鼻腔的压力是打喷嚏和咳嗽时的10倍。更可怕的是,用力擤鼻涕之后,鼻涕很可能会进入鼻窦腔,这有可能是感冒时并发鼻窦炎症的原因。
总的来说,虽然人们经常会这么做,但擤鼻涕太过用力、次数过多,是弊大于利的。
如何少让自己流鼻涕?
要避免损伤,最重要的还是减少擤鼻涕的需求,消肿剂和抗组胺剂都是不错的选择。消肿剂的形式可以是药片或喷雾,感冒药通常也会使用到,它能够收缩鼻腔粘膜上的血管,减少鼻涕。
虽然消肿剂很有效,但据传长期用药之后突然停用有可能导致鼻炎。这个说法是否可信还有待验证。
盐水喷雾对鼻窦炎可能也有作用,能够通过增强鼻毛的防护作用、稀释粘稠鼻涕来清洁鼻腔。
另外还有鼻腔抽吸技术,它是通过向鼻内喷射盐水,冲出鼻子和鼻窦中的鼻涕。有研究称这能够减少急性中耳炎和鼻窦炎的感染风险。
结论
如果感冒流鼻涕,请立即将鼻涕擤走,但需要轻轻地,并且只按住一个鼻孔。而消肿剂等药物可以减少鼻涕。
如果看到小孩流鼻涕,也要及时帮他们擦掉。
本文译自 theconversation,由译者 蛋奶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原作者:David King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10 months ago
过敏性鼻炎患者急匆匆的进来以为可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但是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10 months ago
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此
@10 months ago
黄绿色的鼻涕很咸
@10 months ago
@Kbobo: 你吃过?
@10 months ago
我经常用纸巾卷进去擦鼻涕的
@10 months ago
我的鼻涕青翠欲滴
@10 months ago
擤鼻涕的这种操作。。要看鼻涕的成型度来定吧
@10 months ago
犯起过敏来一晚一包纸不是问题
@10 months ago
@EvangelineH: 一晚一包真的是小意思了,哎!我比这个干嘛啊
@10 months ago
两个都按怎么擤。。。
@10 months ago
占个楼问一下,我过敏性鼻炎,鼻子感觉通气被堵了一样,现在夏天还好一些,季节更替的时候难受死了,早上起床都要擤鼻涕。身体素质差,是不是经常锻炼把身体练好了鼻炎也会消退呢?
@10 months ago
老衲想知道两个都按擤什么?
@10 months ago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擤鼻涕了?
表示我也有很久的过敏性鼻炎,因为不会擤鼻涕(每次都把鼻涕喷到嘴上脸上什么的),然后鼻涕多时老用纸巾也很烦又不雅观,所以我从小都是用力往回吸到喉咙里然后咽下去,有大大给我解释一下鼻涕里含有什么特别的营养物质吗?
@10 months ago
从小不会擤鼻涕,一直都是把鼻涕吸回喉咙里吞下去,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吗?
@10 months ago
我想起有部片子 终极细胞战
@10 months ago
最近难得一见的正经文章
@10 months ago
blow-your-nose
@10 months ago
@z: @死猫喵喵: 错误的成人示范造成的盲目模仿。
这很常见。一个幼儿流鼻涕了,因不会擤,成年的家长出手帮助。
设身处地来考虑,怎么帮?
如果依照合理的观念,应该用手指摁住幼儿一个鼻孔,留另一孔容易通气,叫TA使劲喷气,吹出鼻涕,然后再换摁另一孔,留前孔容易通气,TA再喷气,完成前孔的清除。
合理很美,现实很骨,事情相当繁琐,幼儿尚不会擤,你不仅要伸手指去摁TA的鼻孔,还要用另一手托住TA的头,不让头被摁鼻动作推开,否则压不扁鼻翼堵不住气。
真罗嗦!因此几乎任何一个被目击的家长都想投机取巧,尤其在自己不知后果危险的蒙昧时。他们就单手操作,两根手指夹捏幼儿的两个鼻翼,横压到几乎完全扁掉封闭,只留下很窄的缝隙,只要幼儿非常使劲鼓气,在鼻腔产生非常高压,会让气体非常快速挤过缝隙而出,同时猛烈冲刷所经之处,冲出鼻涕。
“高压的危险和破坏后果?在哪?我怎么没感觉到?TA没有这样提醒呀!所以肯定是瞎扯的了,不理睬,我继续这样帮这样教…”
所以家长们基本上都这样言传身教擤的事情,古往今来世代相继,把擤的动作习惯认为就是手掐两鼻翼几乎完全堵死,尽可能猛力鼓气来强行高速喷气,冲刷出粘稠的鼻涕。至于他们也很可能只堵一孔地自己擤,基本上纯因懒得苛求一喷清两孔,才分成两次一喷清一孔,而非发觉双堵高压的危害。
这样的社会教育检阅,当然就说同时堵死两孔地擤,尽管其实会留着一丝丝的窄缝,“看动作大轮廓,不要在乎细节”他们说。
@10 months ago
真正安全的擤法,其实比上述更繁琐:鼻孔只堵一个的同时,用手指完全堵死两个耳孔。
动作相当罗嗦,道理在哪?如果预计要打扫的未堵鼻孔被太粘稠的鼻涕堵塞了,就会和故意堵塞双鼻孔一样,喷不出气,使劲一鼓气,内部高压,总要自动突破管路的最薄弱之处,肺部气管不仅通向口腔鼻腔,还连通着咽鼓管,这是路过耳膜身边走出耳孔的泄压旁路,只不过一般时候都贴闭着,在吞咽动作的肌肉群调节下暂时开通,解决吃喝的排气问题(没错,耳屎除了被挖出耳孔,也有些从这路进到咽喉被吞掉,食屎啦你)。
如果鼻孔走不通,足够高压的气体会冲开咽鼓管,向耳朵的地盘进攻,干你的耳膜,干破它,事情就麻烦了。擤得太凶的耳朵异常感觉就是高压气体冲击引起的,说明你的麦遇险了。
擤时手指堵死紧压双耳孔就会加强耳朵地盘的防御,高压气体不能从这边找到薄弱点,冲不过来,哪怕鼻涕粘稠得如同粘鼠胶也冲不来,耳朵安全。不信?试。
@10 months ago
来来来,鼻炎的同志们听我说,你们试一试洗鼻器……
@10 months ago
两个都按是什么操作。。。
@10 months ago
按住两个鼻孔………
@10 months ago
不按住一个鼻孔难道按住两个?我第一次听说
@10 months ago
@纳凉: 恭喜你习得新的吐鼻涕方法,话说我通常是吐出来,而且这方法一般人还不会,感觉是靠口腔负压吸出来的,非常方便…小时候学外公吐痰学会的,老说法开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