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人之初性本善真有科学依据?
[-]
近来各国悲剧不断,我们来听一则好消息压压惊吧:根据大量科学证据,大部分人类本性都是善良的。多年以来,各种各样的研究都得出一个结论,无私是直觉的。当人们被强迫要在一瞬间做决定时,他们通常做出的选择都是慷慨的而不是自私的。换句话说,“想太多”才会导致自我中心式的行为。
正如Matthew Hutson为Nautilus杂志撰写了一篇详尽的分析,阐述了如下的研究设定:
有四组人参加了在线测试,有的是美国大学生,有的是普通美国成人,他们都得到了一笔钱。他们可以拿出部分钱放在一个奖金池里,所有钱加在一起拿出来平分。为了收入最大化,参与者可以选择一分钱不出,也可以出钱拿分红,但是人们通常都愿意拿一部分钱出来。尽管有着自私的诱惑,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展示了无私。
不仅于此,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时间紧迫时,他们会变得更加慷慨。反过来也成立:当给人们思考的时间越长,他们就更容易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项,而不是利于他人。耶鲁大学心理学家David Rand 告诉Nautilus 说:“大部分人都认为我们的直觉都是自私的,但是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当你强制人们更多依赖直觉做决定时,合作则会增加。”
这些研究也支持了2014年一项有趣的研究,Rand和一位同事分析了卡耐基英雄奖章的51位获得者的采访。无一例外,这些平民英雄都告诉采访者,他们的行为都是一念之间的本能。举个例子,60岁的Kermit Kubitz在面包店勇斗刺伤了一位15岁女孩的暴徒。他说:“我当时就两个念头:一,我要把他赶出去;二,天啊,他可能会连我一起杀了。”他最后也挨了一刀。“我觉得就是本能。我有这个倾向,打仗时一个排的兄弟遭袭了,我肯定要冲上去。如果那是我的女儿,你也会为了我冲上去的。就是一瞬间的决定,我也会为你这么做。”
本文译自 nymag,由译者 许叔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2 years ago
研究人之初性本善,最好是找几个婴儿,饿个三五天,然后丢进去一碗牛奶,看下会发生啥慷慨无私的举动
@2 years ago
善是建立在感同身受的幻觉上的吧。。。
@2 years ago
拿钱出来是因为不好意思
@2 years ago
@dxd20: 就饿死了
@2 years ago
无数的事迹表明人性本恶
@2 years ago
小时候把蚂蚱腿卸了还乐呵呵的怎么解释?
@2 years ago
@dxd20: 你得把多善良的人扔进去才能不抢?
@2 years ago
人之初性本恶才对吧?
@2 years ago
性本恶狗该消停消停了!总表人不好!
@2 years ago
只要明确“善”的意思是“有利于种群生存”,那么得出性本善这个结论是自然而然的——性本恶的种群都灭绝了!
当然,如果按照“善”=“有利于种群生存”这个标准,那么很多看似善的行为,就未必能算作善了。
@2 years ago
小善与小恶是直觉的,正义与邪恶是理性的
@2 years ago
@dxd20: 并不是婴儿的行为就算本性,否则某些只有成人才能做的事就不算是本性了吗?
@2 years ago
幼儿性格怎么会有一个标准
有的孩子性格绵软温顺如小绵羊
有的天生恶魔
@2 years ago
@过客007: 成人是受过教育的,老师说捡到一分钱也要交给警察叔叔,孔融说大梨要让给其它小朋友,居委会大妈说有什么心事和大妈们聊聊啊,大家都聊聊哇~~~
@2 years ago
@大爷来玩嘛: 那为什么教育要教人为善而不是为恶?
@2 years ago
人之初,性本善,长大后,不一定……
@2 years ago
人之初本无善恶
@2 years ago
活了二十多年,我只觉得我身边的是善多于恶的,好人还是多
@2 years ago
心疼荀子
@2 years ago
人之初,性本欲,无论行善作恶,本质都是利己行为。人性和信仰一样,都是中性词。
@2 years ago
在线测试逼真吗?对假钱慷慨,真钱可不一定。
成人从小到大收到各种关于公正的培养,真的代表人之初吗?
@2 years ago
善恶观本来就是后天学习社会教育形成。我小时候抓到蜻蜓把蜻蜓头360度旋转,当时并不会觉得什么。现在做不出来了。。。
@2 years ago
善恶的标准怎么界定 对我来说 损人不利己是恶
@2 years ago
不是说好了人之初吗?怎么测试的是成年人?
@2 years ago
人之初性本自由,吃饱就好,没功夫分什么善恶。
@2 years ago
到了三十岁还相信性本善的话,不能说你活得不通透。只能说你亏吃少了。
@2 years ago
因为恶不用教@过客007:
@2 years ago
想到以前玩过的一个游戏里某条解说:人类婴儿是所有动物婴儿里最残暴的。所谓发展出的“文明”也许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护自己不被这种本性所反噬而存在。
@2 years ago
人之初性本善
夏威夷的海风轻抚你的蛋
@2 years ago
楼上好会联想,必须赞。煎蛋就是人才多。
@2 years ago
重点是交出得到的钱,而不是交出自己的钱吧。如果让他们交自己的钱,肯定就不愿意了呗……
@2 years ago
煎蛋的文学素养如此之低?是因为烂翻译看多了?
“人之初,性本善”,并不是“善恶”的“善”,而是“完善”的意思
和下文连一起就是:每个人的天性最初就是完善的,但会因为后天的环境与培养方式而各有不同
@2 years ago
人之初性本善 夏威夷风抚你蛋
女之好喜动图 土卫十六怒中出
@2 years ago
所以向来都是热血小青年被谨慎腹黑的忽悠上战场
@2 years ago
反正沙漠邪教的原罪论没有科学根据
@2 years ago
人(所有生物)的本性是保存自己的基因,然后是保存与自己相似的基因。
在不影响自己和血亲的生存下,救助同类是一种本能。
当以上两者发生冲突时,救助自己是本能。
@2 years ago
人之初性本恶并不是指人一出生就自私自利喜欢奸淫掳掠,而是人一出生和兽类近似,没有接受过人类社会的教育对很多事物做出在接受过教育的人眼中属于“恶”的事,他们并不是对作恶有着怎样的私心私欲而是兽类的本能驱使他们那样做——要改变这个状态,必然是要接受正确的教育以及有一个良好的善意的环境。
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都只是因为那些人本来就活在良好的环境里接受过“善”的暗示和教育,那已经是后天的事了,而先天的,人还没出生就已经在汲取母体的营养,在生育过程中又会给母体造成或大或小的不可逆的伤害,就连吃奶都会让母亲感到疼痛,你说这些是善?善也只是母亲的善而已
@2 years ago
拉鸡巴倒吧,你找未受教育的小孩试试
@2 years ago
@过客007: 明明首先是有利个体,有理种群都是懂事之后了
@2 years ago
@追梦无悔: 一个基本逻辑:无私能代表善,但自私并不能代表恶。人本性里有自私的一面,而社会上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大家利益的博弈,如果你管这叫人性本恶的话……嘛,我也不好直说你这三十年白活了
@2 years ago
大家都来新上帝吧,因为人类存在就是有罪的,就是原罪,七宗罪,怎么样,中二不中二,酷不酷,就是有一些看点阴暗点东西就沾沾自喜自我陶醉的中二少年喜欢,看点死亡笔记鲁鲁修就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了,什么人性的阴暗面,人性黑暗,所谓人性就四个字就可以概括: 趋,利,避,害, 而性本善在中国古文里的善根本不是善良的意思,经常有人拿这梗喷古人都是煞笔的
@2 years ago
人之初有善恶观吗?如果没有,其行为就不存在善恶之分——行善可以是偶然也可以是本性,同样行恶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一两岁幼儿的行为无论看起来多恶劣多恐怖(比如为了争宠杀死或严重伤害弟弟)我们也不会说TA十恶不赦丧心病狂。
@2 years ago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2 years ago
@……: 滚你丫的瞎扯,我还第一次听说能这样解。害我去查古汉语词典,善就不作完善讲。
@2 years ago
我觉得反而验证了人是自私的动物。理性思考是人类引以为傲的独有天性,其他动物没有的,但有了这个本领,在做决定时经过理性思考,做的选择反而会更自私,这是不是说明了学会理性思考的人是更自私的动物呢。
@2 years ago
那个测试不准啊,钱多的话就不需要再平分,毕竟可能会减少